罗靖/文
泰国佛教近三十年(1975年起)出现的革新僧团,“善地阿索”意为“和平无忧”,由菩提勒尊者领导僧俗七众弟子依“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遵,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先后建起了九大修行村庄,其中有僧院、工厂、学校、有机农场、印刷厂、素食馆、商店……村中人均严格遵守五戒、八戒、十戒乃至比丘戒律,勤俭自励,刻苦耐劳,牺牲奉献,热心服务,不蓄私财,以六和敬创当世之净土。 隐隐约约感觉到天已亮了,就睁开眼,望着窗外的天,光线也透过窗户,泻进了屋子……这间小屋是我在阿索村的住处,很简单,房间不大 ,但有一个小卫生间,没有家具,也没有电视,电话,整个房间都堆放着国内朋友送给我的书。相对来讲,这里是安全的,也很安静,所以要是忘记锁了门,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整栋楼的住户差不多都是社区的人。每天早上和晚上,我都会爬上顶楼的大阳台,在那里享受阳光,黑夜,云霞,星月,以及一个人独在异乡的静寂,也捎带着在高处远眺曼谷这座大大的都市..... 赤 脚 走到楼下,习惯性的去拿鞋( 进我们这栋楼,是要脱鞋的,泰国的民居也是) ,突然想到今天不去外边,不用穿鞋的,所以就光着脚走出了门,觉得很轻松,自在,更可以用脚真实的感受地面,这样鞋子反倒好像是多余的了,我已记不清第一次赤脚是什么时候了,当时看着社区的人赤着脚,我没有任何顾忌的就跟着做了...在曼谷,能经常看到法师托着钵赤脚走在大街上....我也曾和好友Joy赤脚走在社区前的大马路上,并没有人觉得奇怪... 穿过小巷,时常会遇到社区熟悉的人,大家会互相停下脚步,双手合十,道一句”泽能它们......”,意思是”祝你学道精进”,偶尔也会寒暄几句,要是遇到不熟悉的人,则会致以一个静静的微笑,然后各自行路。如果遇到法师正好经过,就得要行佛教的礼仪了。 帮 忙 到了巷口,就全是阿索社区的外卖商店了,有卖健康食品、用品的超市、药店(他们有自己的草药工厂)、二手物品店、有机蔬果店、素食餐厅等,这些店子商品的价格,要低于外面普通的市场,素食餐厅还会有义卖日。因为积聚了很多有机,健康类的产品,他们的超市在曼谷挺有名气的,所以每逢周日,会有很多外面的人驾车来光顾, 这些人中,既有他们的社区会员,也有社区外的人。而这一天阿索创办人菩提乐尊者(社区的人都称他po tan,泰语的意思为父亲)也会在讲经堂讲法,因为我听不懂说什么,所以基本上没有参加。 素食餐厅是我就餐的地方,刚住进来时,因为一个朋友的带领,我曾在这里“帮过忙”, 那时我每天起床很早,大概凌晨三点多吧,听到村里的钟声,就起床光脚往下走了,先到讲经堂“听”一段早课,然后就来这里帮忙,我不能用“志愿者”这个称谓,因为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没有工资,而且每天都在做,我当然只能算是帮忙的了,我的工作是装饭,就是把米饭放进小的透明塑料胶袋里,然后外卖,当我工作的时候,会很自在,可以和周围的人说话,聊天,也很专注平静,偶尔会被朋友叫起来,做其他的事情,诸如抬豆浆,运送饭菜等工作,我都乐意去做,慢慢的我也能体会到: “工作就是修行”这句话了,我听说在清迈的“阿索素食餐厅”是不用塑料袋装饭菜的,但为什么在这里没有实施,我不知道原因,就去问我的一个朋友,他说他们也正在讨论中,好像有实施的可能。说真的,在曼谷,用了太多的塑料袋装食物了,无论是水果,汤菜,米饭,糕点,都要用塑料袋装,我很不习惯,努力坚持不用,所以很希望看到这个餐厅能有革新的一天,虽然到那时我可能会“失业” ,用不到帮忙装饭了,但我一点也不担心,在这个社区里,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发现要做的事情,别人也乐意邀请你帮忙,久而久之,你就能认识很多的人并且具备各方面的实践知识了,除了固定在餐厅工作的人,其他部门的人也会轮流来这里帮忙,我曾经见到阿索学校的高中学生在餐厅实习过很长的时间。而一些年纪老的人也能帮忙择菜,或是其他能干的活。在素食餐厅,我觉得有一点很棒,就是用餐者饭后要自己洗碗,我的理解是: 这个做法能让人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吃,自己收,自己洗,不给别人带来麻烦,这是很好的生活习惯,我自己在外面餐厅进餐的时候,也会尽量自己收拾,不给服务生带来麻烦,他们的工作已经够累的了,所以我不想自己的生活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其实自己洗碗是很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我去素食餐厅帮忙,我便能享用免费的食物,如果我不做,就得自己掏钱买,所以在社区里,诚实劳动是生活的必须,你得要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生活所需的食物。 看 望 朋 友 虽然住着社区的房子,但如果我不进到里面,就会很久见不到我的朋友,所以闲着时,就会走进去,和他们聊上几句。在曼谷的这个阿索村尽管很小,不用半小时就能走完,但这里却是整个“圣地阿索”社区的中心,因为发展了近30年,各项设施都相当完备了,除了上面提及的店铺,里面还有讲经堂,供舍利子的大楼(也是阿索的标志性建筑) ,法师住的小木屋,办公室,图书馆,音像室,印刷车间,学校,回收站,电视台以及他们自己的政党大楼等,我比较常去的是办公室,那里有一个女众,叫布萨仃,每次我去,她都会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脸上带着开朗的笑容和我用英语聊天,我告诉她:我和我的朋友也想在未来能有一个社区,所以居住在这里,对我而言,是很好的生活体验。有一次我们聊天时,她告诉我说,她不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跟钱打交道有压力。我问她,为什么不换呢? 她说,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师父也要她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所以就继续坚持做吧! 旁边音像室的“主人”是我的泰 文老师,曾经教过我泰文,说出来你一定觉得奇怪,她竟能说中文,第一次听到她说中文时,我都吓了一跳,为什么她会说中文呢?而在这个社区,能说中文的还有好几个朋友,所以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我就会去求助他们,毕竟没有语言交流的障碍。 印刷车间则有一个叫On 的大姐和 一个叫 阿莉的女孩, On和我同住一栋楼,每次在巷子里遇到我,都会问长问短的,很热心。 阿莉不是泰国人,她来自柬埔寨,带着年老的妈妈,来这里已经有八九年时间了,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要来这里,她告诉我说:她和妈妈觉得这里好,喜欢呆在这里……. 停 下 来 坐 坐 在曼谷阿索这个小村子里,有一片人造的原始森林,里面巨石屹立,林木葱绿,小桥,流水穿插其间,宛如世外桃源,一走进去,会觉得阴凉,湿润,供舍利子的大楼和法师住的小木屋就位于这里。望着迎面而来的人造瀑布以及几米高的大块巨石,我很难想象他们当时是怎样搬上去的,不说其他,光是发现和移动巨石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长途运输,可见社区人员是用了很大的心力的。小木屋是传统的泰式建筑,很小,只有近五个平米吧,没有墙,只有简单的柱子和地板,下雨的时候,会用布幔遮起来挡雨,师父全部的生活物品就放在里面,没有奢华,只取生活所需,两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索人的生活介绍时,是这样的: 两套衣服,不用钱,义务劳动,没有工资....现在两年过去了,当时觉得只是概念的生活介绍已经在慢慢的影响和改变着我,而且我知道更多的内容:法师是过午不食的,而很多的修行者也只吃一顿,我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否会选择这样的生活,但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实践让我有了对生活方式的新的思考,人其实可以更简单,自然的生活……在这片小森林里,下面铺满了细沙,小孩子们光着脚,会很享受的在那里玩,大人们则安静的坐着,有时会闭上眼睛,一个人面对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思考 在小森林里,有三块巨石顶着一块巨石,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里面有藤蔓垂下来,很像山洞的感觉,这里就是我的最爱了,我喜欢走进去,一个人坐在青石板上,闭上眼睛,静思一会儿…… 在阿索居住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自己对于阿索人的看法也随着时间在改变,既有正面积极的肯定,也有负面的消极情绪,而后者主要与政治有关。我个人觉得,泰国政局的持续动荡会一直影响阿索社区,因为他们直接参与了,这种参与,阿索人先前就已分成了两派,于是有些人就选择离开了....所以一个社区成员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选择自己独立的立场,是蛮难的,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纷争呢? 做好自己的日常功课不就很好了吗? 整个社区不是建立在佛教的教益上的吗? 我其实很想知道答案是什么。 吃,穿,住,药是生活的必需,所以在此基础之上的阿索社区发展出了自己的社区文化,也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循环,这种循环是不易受外面经济状况的影响的,所以当泰国米价飙升的时候,阿索超市的米价依然如一,面对着全球暖化的环境改变,阿索社区也给出了我们好的生活榜样.. 有机素食 能减少对土地,水的破坏,以及对动物的杀戮; 自给自足 既能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又能摆脱对外界的资源依赖; 环保回收 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简单生活 减少物欲,将更多精力放在个人修行及社区服务上,而这也能反过来促进社区的和谐; 所以基本上,我个人觉得,佛教的教义和阿索的经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社区文化,而信仰则为他们这种社区文化的精神基础。 后 记 假期回了一趟中国,好友谈起是否可以写一篇关于” 阿索”社区的文章,我犹豫了一下,当时没有应允下来,我担心的是,因为语言的关系,我基本上没有去听法师的课,不懂阿索师父的教义,怎么能真实的展现阿索人的精神呢,后来想了再想,既然没有很深的理解,那就”肤浅” 的写点生活的感受吧,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临回泰国前,我和朋友谈起对”净土”二字的理解,既然阿索村也被称做净土村,那净土二字当然很重要,我觉得可以把这两个字拆开来解释,“净”为修心,“土”为修行,而且这种生活方式要与大地紧密地联结,这样净土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生活了,净土也不再属于别处的乌托邦,而在每个人的内心了,要朝你内心处寻求了。 所以 心为净,行为土,是为净土。 愿净土常驻于心。 (作者为泰国曼谷华德福学校的志愿中文老师,生活在曼谷的净土村社区)
[1] 摘自《泰国净土村》一书,泰国 静相法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