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2013贸易与环境报告》: 建议减少化肥使用,指出:农业一定要从严重依赖化肥、农业化学物质向可以提高生产率并培育农村地区发展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多样性再生生产系统转变。
我国已有近二分之一地区的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农药使用平均量的2.5倍。因为长期施用化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土壤都已经酸化、板结严重。农业源中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是270万吨和28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土壤氮磷流失量大的症结在于土壤碳元素的缺乏。在土壤中,碳氮的比例一般为30 :1,然而由于缺碳,中国土壤普遍存在总磷、总氮严重超标的问题。同样,由于缺碳,化肥在中国土壤中的利用率低于30%,而在发达国家的利用率则高达50% 至60%。土壤酸化带来的恶果不仅是粮食减产,更重要的是污染环境,化肥有1/3排到天上,1/3漏到了水里,只有不到1/3留在土里。
中国有丰富的碳资源,每年30-40亿吨有机废弃物,养分是在用化肥的1.3倍。碳在土壤中多以腐殖质或腐殖酸形式存在,增施生物腐植酸肥料将是补充土壤碳素营养、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健康土壤的重要手段。
“来自田间、牧场的食品被运往城市供人们消费,而这些东西的产出是在消耗土壤中的有机质(本质是碳资源)的过程,按照大自然循环的规律,这些碳资源应该重新回到土壤中去,这样才能让整个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下去。”
“以往经济欠发达时代,人们利用秸秆还田等小循环的方式可以实现这种平衡。现在不同了,伴随城市化的进程,集约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从餐桌到田头“碳”反哺的缺失,让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的断链,传统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循环的节奏。当碳不能被及时回归土壤,它们就会形成各种污染,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而我们的土壤也会越来越贫瘠,最终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中国土壤每年对碳肥的需求量大约在3,000 至4,000 万吨,作为土壤碳元素调理剂的腐植酸无疑是个宝贝。在土壤中,它犹如有着特别吸附能力的海绵,一方面它的空隙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另一方面,它含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可以轻松吸附植物所需要的各种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营养元素,如钾、镁、锌等。 中国土壤减排增汇潜力 土壤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全球农业减排的技术潜力中90%来自土壤固碳(IPCC)。 中国自身的土壤碳汇潜力相当于其每年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的25%(《杜克法则》农林低碳经济应用:如何建立并认证温室气体减排)。 土壤有机质每提高0.1%,40厘米厚土层每亩增加0.217吨有机碳,相当于减排0.796吨二氧化碳。 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与工业碳减排相比,农业具备减排、增汇、生产的协同功能,更能体现出循环和可持续性,为此,许多国家针对农业出台了鼓励减排增汇的政策。 《杜克法则》、《熊猫标准》等国内外农林业自愿减排交易法则,虽然提出了休耕、改变养殖粪便管理、增施外源性碳肥、减少化肥等减排途径,但中国人多地少,土地无法休耕,中国国情注定了无法通过大面积休耕、单纯减少化肥达到减排目的。在我国特定国情和现状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的低碳农业,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优质健康土壤生态涵养功能对环境的价值 什么是优质健康土壤? 有机质至少在5%以上,疏松,具有保水性、保肥性强,团粒结构好。 微生物含量至少要达到每亩300公斤 矿物质: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孔隙约占50%。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 优质土壤的肉眼识别 a、蚯蚓:每平方米至少要有10条蚯蚓,地上能见到10块蚯蚓粪。 b、土壤颜色: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 c、土壤疏松:用手可以挖动。 d、土壤团粒:占土壤总量的20%,浓度为15厘米。 e、土壤中的昆虫如蜘蛛、蟋蟀、蚂蚁等50余种,土壤中小动物(青蛙、蚚蜴等)增多。 f、土壤滋生的杂草类:叶阔、肥厚、杆粗、色深,种类增多。 国外的经验 日本十分重视土壤改良和有机质施用,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5%。在美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5%。我国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在1%左右,大部分地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在0.5-2.5%之间,属于较低水平,且在持续下降中。 优质农产品来自健康土壤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环境价值具有四大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增加到3%,持水能力加倍。 土壤释尘占空气总悬浮颗粒物贡献率的27-35% ,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释尘,有助于PM10和PM2.5降低。 少用化肥和农药:土壤有机质提升,能提高化肥利用率,从而减少氨盐、硝酸盐等物质挥发。 固碳减排:越多的碳在土壤中,就会有越少的碳在大气中。土壤有机质每提高0.1%,40厘米厚土层每亩增加0.217吨有机碳,相当于减排0.796吨二氧化碳,相当于48辆小汽车百公里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