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环保酵素制作精华贴

环保酵素使用经验精华贴新手必读:环保酵素简明手册
环保酵素使用:家居日用的好帮手杭州电视台:垃圾减量与环保酵素防止酵素瓶爆炸的方法
hot! 北京酵素使用及规模化制作经验环保酵素还了我一条清澈的小河

《浙江日报》报道环保酵素推广工作

查看: 4936|回复: 1

转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果园秸秆反应堆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6 0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酵素微信公众号

博文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果园秸秆反应堆技术)
已有 923 次阅读 2014-1-11 20:04 |个人分类:[color=rgb(153,153,153) !important]有机栽培|系统分类:[color=rgb(153,153,153) !important]科研笔记|关键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果园秸秆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的产地环境、反应堆建造工艺和生产管理技术。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保护地园艺作物(蔬菜、果树等),尤其适用于化肥农药用量大污染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重茬障碍突出、病虫害严重的温室大棚作物,适宜于长江以北地区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主体的园艺作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名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国家微生物产品使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物反应堆:微生物与基料,在一定设施条件下发生链锁式反应,产生巨大的生物能和生物能效应,进而极大地改变另一种生物的生长环境。它类似于原子反应堆,所以,称其为生物反应堆。                                
3.2 秸秆生物反应堆:生物反应堆用秸秆作原料,通过一系列转化,能改良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故称秸秆生物反应堆。                                
3.3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将秸秆在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工艺设施,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需要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获得高产、优质的绿色有机食品的生物工程技术,实现资源科学利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环境友好的目标。                                
3.4 内置式反应堆:利用植物叶片主动吸收的特性,在作物种植行下、行间或树冠下建造的反应堆,由反应系统、贮存系统和交换系统组成。其反应系统、贮存系统同在反应堆沟内;交换系统就是通气孔。分为行下内置式反应堆、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和树冠下内置式反应堆。                                
3.5 外置式反应堆:利用植物叶片能够被动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在地上建造的反应堆。由地上秸秆反应堆、地下贮气池和气体交换部分组成。反应系统,包括秸秆、菌种、盖膜、氧气、隔离层等;贮存系统,包括贮气池、取液池;交换系统,包括交换机、输送带、进气孔、输气道。                                
3.6 秸秆生物反应堆菌种:由16种有益微生物、催化剂、净化剂组成,其作用是加速秸秆分解和定向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等,防止毒害气体的产生。                                
3.7 植物生防疫苗:由病毒和有益菌两部分组成,病毒杀死线虫或其他土传病菌,有益菌进入蔬菜、果树机体内部,激活其免疫功能,产生抗体,对病虫害实施防疫,解决了当前大棚菜果生产急待解决的病虫害泛滥、剧毒农药用量日增、农产品残毒超标等问题。                              
4  产地选择                                                              
产地选择秸秆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没有或不直接被工业“三废”以及农业、城镇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大气质量符合GB3095要求;产地以及产地周围1000m内无污染源;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正常,产地内无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超标农药残留,符合GB15618要求;具有一定的灌、排条件,地表水质量符合GB3838要求;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灌溉用水或上游水没有对产地构成污染的污染源。                                
5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                                                               
5.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方式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内置式反应堆、外置式反应堆和内外置结合式反应堆三种。其中,内置反应堆又分为行下内置式反应堆、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和树下内置式反应堆;外置式反应堆又分为简易外置式反应堆和标准外置式反应堆。选择应用方式时,主要依据生产地种植品种、定植时间、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而定。                                
5.2 菌种处理方法                                
使用前一天或者当天,将菌种进行预处理。方法是:在阴凉处,将菌种和麦麸混合拌匀后,再加水掺匀,比例按1千克菌种掺20千克麦麸,再加18kg水掺匀。然后将50~150kg饼肥(蓖麻饼、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菜籽饼等)加水拌匀,比例按1:1.5,最后将菌种、饼肥再掺和匀,堆积4小时后使用。如菌种当天使用不完,应将其摊放于室内或阴凉处,散热降温,厚度8~10cm,第2天继续使用。寒冷天气要防冻。                                
5.3 植物疫苗处理方法                                
在阴凉处,将植物疫苗和麦麸混合拌匀后,再加水掺匀,比例按1千克疫苗掺20kg麦麸,加18kg水。将50kg饼肥、100~150kg草粉(没有草粉的可用75千克麦麸代替)单独加水掺匀。再与用麦麸拌好的植物疫苗混匀,堆放10小时后,在室内或阴凉处,将其摊簿8cm,转化7~10天后再用。期间,要翻料3次,料堆温度不能高于50℃。料上不要盖不透气的塑料薄膜。寒冷天气要防冻,秋天注意防苍蝇。                                                                  
5.4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5.4.1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种类选择                                
5.4.1.1 行下内置式反应堆:一般无电力供应、长江以北的越冬或早春茬作物保护地种植区,宜采用行下内置式反应堆。                                
5.4.1.2 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在高温季节生长的作物,以及作物定植前无秸秆的区域,宜采用行间内置式反应堆。                                
5.4.1.3 树下内置式反应堆:果树、经济林以及绿化苗木等种植区,宜采用树下内置式反应堆。                                
5.4.2 内置式反应堆秸秆、菌种、疫苗以及辅料用量                                
5.4.2.1 行下内置式反应堆:每667m2用料量:秸秆3000~5000kg、菌种6~10kg、植物疫苗3~5kg、麦麸180~300kg、饼肥100~200kg。所用秸秆为整秸秆或整碎结合的均可。                                
5.4.2.2 行间内置式反应堆:每667m2用料量:秸秆2500~3000kg、菌种5~6kg、麦麸100~120kg,饼肥50kg。                                
5.4.2.3 树下内置式反应堆:每667m2用料量:秸秆3000~4000kg、菌种6~8kg、果树疫苗2~4kg、麦麸160~240kg、饼肥60~90kg。                                
5.4.3 内置式反应堆建造时机                                
5.4.3.1 行下内置式反应堆建造时机:一般在定植或播种前10~20天操作,早春拱棚作物可提前30天建好待用。抢茬种植的反应堆也可现建现用。                                
5.4.3.2 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建造时机:一般在定植后至开花结果前进行。                              
5.4.3.3 树下内置式反应堆建造时机:大棚果树在12月中下旬,果树休眠期结束后操作,露地果树在2月到3月期间,土壤解冻后,果树开花前操作。                                
5.4.4 内置式反应堆建造流程                                
5.4.4.1 行下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5.4.4.1.1开沟:采用大小行种植,一般一堆双行。大行(操作行)宽90~110cm,小行宽60~80cm。在小行(种植行)位置进行开沟,沟宽70~80cm,沟深20~25cm。开沟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的土按等量分放沟两边,集中开沟。                                
5.4.4.1.2 铺秸秆:全部开完沟后,向沟内铺放干秸秆(玉米秸、麦秸、棉柴、稻草等),一般底部铺放整秸秆(如玉米秸、棉柴等),上部放碎软秸秆(如麦秸、稻草、食用菌下脚料等)。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cm,沟两头露出10cm秸秆茬,以便进氧气。                                
5.4.4.1.3 撒菌种:将处理好的菌种,按每沟所用量,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新棚要先撒100~150kg饼肥于秸秆上,再撒菌种。有牛马羊兔粪便的,可先把菌种的2/3撒在秸秆上,铺施一层粪便,再将剩下的菌种撒上。                                
5.4.4.1.4 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成垄,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cm,然后将土整平。                                
5.4.4.1.5 浇水、撒疫苗:在大行内浇大水,水面高度达到垄高的3/4,水量以充分湿透秸秆为宜。隔3~5天后,将处理好的疫苗撒施到垄上与10cm土掺匀、整平。撒疫苗要选择在早上、傍晚或阴天时,要随撒随盖,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以免紫外线杀死疫苗。
5.4.4.1.6 打孔:在垄上用打孔器(用12#钢筋,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一般长80~100cm)打三行孔,行距20~25cm,孔距20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进氧气促进秸秆转化。孔打好后等待定植。                                
5.4.4.2 行间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5.4.4.2.1 开沟:一般离开苗15cm,在大行内开沟起土,开沟深15~20cm,宽60~80cm,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的土按等量分放沟两边。                                
5.4.4.2.2 铺秸秆:铺放秸秆20~25cm厚,两头露出秸秆10cm,踏实找平。                              
5.4.4.2.3 撒菌种:按每行菌种用量,均匀撒接一层菌种,用铁锨拍振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                                
5.4.4.2.4 覆土:将所起土回填于秸秆上,厚度10cm,并将土整平。                                
5.4.4.2.5 浇水:在大行间浇水湿润秸秆。以后浇水在小行间进行。                                
5.4.4.2.6 打孔:浇水4天后,离开苗10cm,用12#钢筋打孔,按30cm一行,20cm一个,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5.4.4.3 树下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从树干向外四周起土清果树根盘,深度由浅到深,靠近树干深10cm左右,果树外缘深15~20cm,使大部分毛细根露出或有破伤,不要伤果树大根。然后,在坑内按行距30cm,穴距25cm刨穴,穴深5cm,每穴撒一把处理好的植物疫苗,再在根盘上均匀撒一层植物疫苗。此后铺放秸秆,厚度30cm左右,再将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锨轻拍一遍,注意坑四周露出四捆秸秆茬,长度10cm,以便进氧气,然后将土回填于秸秆上,土层厚10cm。隔3~4天浇足水,湿透秸秆,晾晒3天后盖地膜,用12#钢筋按30cm×25cm见方打孔。以后下雨孔被堵死后要再打孔,使孔保持通畅状态。                                
5.5 外置式反应堆应用方式及选择                                
5.5.1 外置式反应堆应用方式                                
5.5.1.1 简易外置式反应堆                                
挖好沟,铺设一层厚农膜,用水泥杆、树枝做隔离层,用砖泥砌垒通气道和交换机底盘,投资小,使用期为一年。                                
5.5.1.2 标准外置式反应堆                                
用水泥、砖、砂子砌垒池子通气道和交换机底盘,水泥杆、竹坯、纱网做隔离层,使用期为15年。按其建造位置又分棚外外置式反堆应和棚内外置式反应堆。低温季节一般建在棚内,高温季节和南方省份一般建在棚外。棚外外置反堆应上料方便,棚内外置反堆应上料麻烦,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每种建造工艺大同小异,而共同点是定植前建好,定植后上料,安机使用。                                
5.5.2 外置式反应堆的建造工艺                                
一般越冬和早春茬作物,建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处,距山墙60cm,自北向南挖一条上口宽120~130cm,深100cm,下口宽100~110cm,长6~7m的沟(储气池),将所挖出的土分别均匀放在沟的四周,摊成外高里低的坡形。用厚农膜铺设沟底、四壁直至沟上沿80~100cm宽。再从南北沟的中间位置向棚内开挖一个宽60cm,深50cm,长100cm的出气道,出气道末端建造一个下口直径为50cm(内径),上口内径为40cm,高出地面20cm的圆形交换机底座。沟壁、气道和上沿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沟底用沙子水泥打底,厚度6~8cm。南北两头各建造一个长50cm,宽高20cm×20cm的进气道,单砖砌垒或者用管材替代,然后在沟上南北向每隔40cm东西排放一根20cm宽,10 cm厚的水泥杆,在水泥杆上南北纵向每隔10cm用细竹竿或竹坯固定,这样外置式反应堆基础就建造好了。待水泥硬化后,就可进行铺放秸秆、撒接菌种以及上堆操作,每放50cm厚秸秆接一层菌种,连续铺放3层,淋水浇湿秸秆,淋水量以下部沟中有1/4积水为宜,最后用农膜覆盖保湿,靠近交换机的一侧要盖严,交换机底座要密封。安装交换机抽气,以便促进反应堆快速反应转化。                                
5.5.3 秸秆、菌种和辅料的用量                                
第一次秸秆用量1500kg左右、菌种3kg、麦麸60kg、饼肥20kg。越冬茬作物全生育期上料3~4次,秋延迟或早春茬作物上料2~3次。每次用秸秆500~750kg,菌种1~2kg,饼肥10kg。                                
5.5.4 外置式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5.5.4.1 用气:外置式反应堆上料加水当天,要开交换机2个小时,以后不分阴晴天,每天都要开机。开机时间,苗期每天开机4~5小时,开花期每天开机6~7小时,结果期每天开机8小时。每日上午9时开机,盖草帘前半小时停机。                                
5.5.4.2 用液:上料加水后第2天,及时将沟中的水抽出,浇淋于反应堆的秸秆上,连续3天循环浇淋3次。每隔10左右往反应堆上淋1次水,湿润秸秆。然后,将浸出液及时取出,按1份浸出液对2~3份的水,喷施叶片和植株,或结合每次浇水冲施。反应堆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矿质元素、抗病孢子,既能增加植物的营养,又可起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5.5.4.3 用渣:秸秆在反应堆中转化成大量CO2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矿质元素积留在陈渣中,它是蔬菜所需有机和无机养料的混合体。将从外置反应堆中清理出的陈渣,收集后堆积起来,盖膜使其继续腐烂成细粉状物,在育苗、定植或者播种前拌疫苗,进行接种,对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有显著作用。                                
5.5.4.4 补水:补水是反应堆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建堆上料加水,循环3次后,8~10天向反应堆补一次水,使秸秆保持湿润。缺水会降低反应堆的效能。                                
5.5.4.5 补气:氧气是反应堆产生CO2的先决条件,除保持进出气道通畅外,随着反应堆的进行,反应堆里的秸秆沉实,通气状况越来越差,反应速度慢,应该及时揭膜,用木棍或者钢筋打孔通气,每平方米5~6个孔,每月要打一次孔。                                
5.5.4.6 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60天,秸秆消耗在60%以上。此时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一次补充秸秆750~1000kg,菌种2kg,饼肥10kg,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cm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一般越冬茬作物补料3次。                                
6   生产管理技术                                 
6.1 大棚前期的准备                                
6.1.1 清洁田园                                
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烂叶及病虫残体。                                
6.1.2 温室消毒                                
硫磺熏蒸:种植时间1~3年的大棚,或病虫害发生不重的温室,每667m2用硫磺粉2~3kg加敌敌畏0.25kg,拌上锯末分堆点燃,密闭熏蒸一昼夜后放风。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一亩250g。操作用的农具同时放入室内消毒。                                
土壤消毒:对首次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大棚要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对由于种植时间长,大量使用鸡猪鸭等非吃草动物粪便,造成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重的大棚,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收获完作物后,清除秧秸,不去棚膜,将98%必速灭颗粒剂按20~30g/m2,撒到土壤表面,加600~750kg碎麦秸,翻地20~25cm,然后灌大水,地表积水,覆盖地膜,盖严棚膜,使地表温度达70℃,20cm土壤温度达35~40℃,高温闷棚30~40天,杀死线虫及其他土传病菌效果突出。此外,土壤消毒还可用药剂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00配成药土,每平方米用药土0.5kg,撒于地面与土壤混匀。                                
6.2 定植:先在做好的反应堆垄上开沟或穴,放苗定植后,浇缓苗水,打孔。这次浇水要浇小水。苗定植当天,每棵苗浇1碗水,高温季节隔3天再浇1次;中温季节隔5天要再浇1碗水。定植后不要盖地膜,等10多天苗缓过来后再盖地膜,并要及时打孔。                                
6.3 密度:大行一般90~100cm,小行一般60~70cm,株距适当缩小,总密度比常规降低10%~15%。一般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春作物宜密。                                
6.4 定植后管理                                 
6.4.1 肥料管理:对于新建大棚,地力相对瘠薄的土壤,结合整地施50kg氮、磷、钾(15:15:15)    硫酸钾型复合肥;对于种植3年以上的大棚,定植前不施化肥、不使用鸡猪鸭等非草食动物粪便。定植至坐瓜前,不追肥。但可结合喷药,用0.3%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或0.3%氮、磷、钾(15:15:15) 硫酸钾型复合肥溶液进行叶面喷肥2~4次,收获期可以每隔30天喷施一次。此后,可根据地力情况,适当追施少量有机肥和氮磷钾(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每次每亩冲施浸泡7~10天的豆粉、豆饼等有机肥15千克左右,复合肥10kg左右)。化肥用量,第一年应用该技术,减少60%,第二年减少70%,第三年减少80%。连续应用该技术3年后,可基本不再冲施化肥,仅进行适当的叶面喷施即可。进行有机食品生产的要适当增加饼肥的使用量,不再使用任何化肥。                                
6.4.2 浇水:一般常规栽培浇3次水,用该项技术只浇一次水即可,浇水不能过多。在第一次浇大水湿透秸秆的情况下,定植后,一般间隔70天再浇水。该不该浇水,可用如下方法判断:揭开作物周围的地膜,将表层2cm土拨边,用手下抓一把土,用手一攥,如果不能攥成团应马上浇水,能攥成团不要浇水。                                
浇水方式:可在种植行膜下浇水,浇水后2天要及时打孔。提倡在大管理行内浇水,向种植行内渗水,这样可保持作物根系水分适中,土壤疏松。浇水后的3天中午时,将风口适当放大去湿。可在管理行内撒碎麦秸吸潮降湿。早春大拱棚作物和露天果树浇水,必须分段浇,10~15m一段,否则会浇水过大,闷苗烂根。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微滴灌技术膜下灌水,水量控制的好,效果最好。                                
浇水时机:冬春季浇水要“三看”(看天、看地、看苗情)和“五不能”(一不能早上浇,二不能晚上浇,三不能小水勤浇,四不能阴天浇,五不能降温期浇)。尤其是进入12月份,一定要选好天气(浇水当天及后几天的天气要好),在上午9点半以后,下午2点半之前浇               水。                                
6.4.3 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上,要注重农业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严禁使用鸡猪鸭等非草食动物粪便,杜绝线虫等病虫害的传播源。保护地内设置杀虫灯,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用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也可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日光温室通风口处加防虫网。灌水前后,667m2用250g45%百菌清烟剂熏蒸防病。一旦有病虫害发生,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要严格按照GB4285、GB/T 8321、DB37/T332安全使用农药。有烂根烂秧发生的,不要大水漫灌冲施农药,要将所需农药按规定稀释后直接灌根,每棵0.25kg。要避开采摘时间施药,应先采摘、后施药,采收前7天严禁使用化学杀虫剂。农药用量,第一年应用该技术,减少60%,第二年减少70%,第三年减少90%。连续应用该技术3年后,可基本不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进行有机食品生产的不再使用农药,可选生物制剂或天敌进行控制。
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访谈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    
大量的作物秸秆堆在农田里,公路边,没地儿堆了,就会被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火灾,不过在山东省的一些地方,通过应用一项新技术,秸秆成了抢手的宝贝还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   记者来到山东省东阿县的时候已是年末岁尾,农民们忙完大田里的活,又种起了大棚,记者一路行来发现只要有大棚的地方就会有很多秸秆,据说都是用在大棚里做反应堆的。   
记者:以前秸秆是怎么用的?   
农民:喂牛,烧火。   
记者:现在呢?   
农民:弄到大棚里用上。埋棚里。有,有好多户用了。   
记者招呼老乡。问:以前怎么用?   
农民:喂牛,用来烧火。   
农民:填大棚,原来也烧锅。   
农民:也是。   
农民:没用,都浪费了。可惜,用到棚里了。挺好,瓜长得好,变废为宝。   
记者和众人一起去看。这个大棚的主人叫傅,说起这项秸秆反应堆的技术,很是高兴。  
傅:确实不错,第一年效果不错,第一年一万,第二年一万多,今年你看我这叶片特别好,继续再用下去,好处特别多。   
加上今年,傅用这个秸秆反应堆刚三年,而他种植大棚黄瓜已经有九年的时间了,以前他每年只能挣到五六千元钱,就想人家寿光一个棚的黄瓜咋就一年能赚一万多呢?傅念过初中,知道作物需要光合作用,就琢磨开了提高棚里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   
傅:以前用别的方法,用碳酸氢氨和硫酸,能增加二氧化碳,放上一个铁桶,产生二氧化碳。叶片也能好点,但太危险。   
傅:就一直寻找能够更多更好地生产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好县里开始推广秸秆反应堆技术,他就有了兴趣。“秸秆遍地都是,都很多,原来喂牲口,基本都浪费掉了,用秸秆反应堆产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提高产量。”别看他现在说起秸秆反应堆的好处如数家珍,当时他可不是这么想。   
傅:当时我不相信,有点怀疑,没有用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反应堆搞起来,一开始效果挺不错,叶面上发绿了,效果挺明显。   
由于秸秆反应堆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大促进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可是爱钻研的傅看的书多,他有了一种担心。   
傅:二氧化碳是不是对黄瓜有害,那时也不敢用,是不是有气体障碍,后来黄瓜长势特好,我们就大胆运用。黄瓜没有黄头,很绿,比别的多出五分到一角。   
运用的效果的确不错,但是傅的疑问也需要一个解释,作物要长得好,光靠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够不够,需不需要另外增加呢?   
主持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请教今天演播室嘉宾山东省秸秆生物技术中心的张世明研究员。张教授,您好,空气中本来就有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还要通过秸秆反应堆增加二氧化碳来供作物使用呢?   
嘉宾:空气中是有二氧化碳,浓度在300ppm,但是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都是不够的。我们做过实验,把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1000-10000ppm,并测定作物的光合效率,来对比现有300ppm二氧化碳浓度下作物的光合效率,发现可提高50%至十几倍以上。还发现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不断提高,许多落花、落果、早衰、午休等现象消失,产量质量极大幅度提高,在满足CO2需求前提下,作物一天制造的有机物,相当于现在作物8天以上制造有机物的总和。据此,我们提出了“植物饥饿理论”。大多数作物在严重的二氧化碳饥饿状态下生存,通过秸秆反应堆为植物提供不同浓度的CO2,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主持人:那么傅原来担心增加二氧化碳会有气体障碍,对作物有害,会这样吗?   
嘉宾:不会,其实他实践中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已经证明了不会有害。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具体到作物来说,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生长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从而长高长大,开花结果。作物产量95%以上来自光、气CO2、水。光不易人为改变,水可控程度较大,在光和水一定量时,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满足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产量和品质就会相应提高。秸秆反应堆正是依照这个思路,通过调配好的生物菌种,把秸秆重新转化为CO2、水、热量等植物光合原料,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还消化了大量废弃的秸秆,真可谓一箭双雕。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想看看秸秆反应堆的真实面貌,别着急,咱们下面就建一个瞧瞧。秸秆生物反应堆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形式。傅的黄瓜大棚两种形式都用了,先来看看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大棚一头或果园中间,挖一条宽1米,深0.8-1米,长8-12米的沟,两头高,中间低,这条沟叫贮气池,有条件的可以用砖块水泥把沟底砌上,防止泄露,简易的可以铺上塑料布。靠近贮气池的大棚侧墙也要蒙上塑料布,以免反应堆加水时弄湿墙体。在沟底中间通出一个长1.5米、宽0.5米、深0.5米的气道,这是砌什么呢?张文森“这些砖是垒这个交换机底座,也叫出气口,贮气池两头高,靠出气口低,二氧化碳气体比重大,要沉到贮气池底部,然后流到出气口,上面砌成圆口。”口沿要用水泥抹平,不留缝隙,以免漏气。沟上沿每隔1米远放一个水泥杆或木棍做棚杆,在棚杆上纵向每隔0.2米拉一道固定铁丝,这样在上面放秸秆就不会漏下去。不过加秸秆前还要调配菌种。原料包括麦麸、水和生物菌种,通常1公斤菌种需要的麦麸不少于15公斤,0.5公斤的麦麸需要0.4的水,把原料按这个比例搅拌均匀,湿度以能攥出水但不流下来较为合适。然后填加秸秆,每加一层秸秆,就要均匀地撒上一层菌种,   
张文森:高度根据大棚高度,3-4层,一般建一米半,40厘米可3层,30厘米可4层。   
加完秸秆后,要用粗木棒从上到下通一通,这样可以让氧气进入秸秆反应堆。然后淋水湿透秸秆,这是第一次浇水,以后要根据反应效果定期浇水。菌种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降解秸秆。然后盖上塑料布,在出气口上安装气体交换机,套上二氧化碳微孔输气带,输气带挂在棚架上一直贯通整个大棚,别忘了在带子上扎上眼,便于送出二氧化碳。这样外置式秸秆反应堆就算建好了。   
张文森:首先注意建好当天就要开机器抽1-2小时,二氧化碳逐渐产生,向下沉,经菌种,4-5小时,一天保证6个小时,最需要二氧化碳的时候下午3点送进去,光合一个小时。   
使用外置式秸秆反应堆时,一定要保证抽气的时间。   
孟:一般要注意马上要抽气,补充一些氧气,菌种喜欢氧气,有利于菌种活动,24个小时,就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一般抽气,白天一般有阳光就要坚持开机器送气,增加光合原料,提高光合效率,阴天也要适当抽气,晚上可以不抽,建成后马上要抽。   
从专家的话里我们可以发现,秸秆反应堆强调要把二氧化碳直接送给作物,输送带贯通整个大棚,二氧化碳通过带子上的出气孔送到叶片上,这一个送字可有大学问。   
主持人:秸秆反应堆架上输送带把二氧化碳直接送到作物的叶片上,为什么咱们要强调一个送字,而不是仅仅让作物自己去吸收反应堆产生的二氧化碳?   
嘉宾:我们研究发现叶片具有将不同距离的CO2吸进叶片内合成有机物的本能。这一过程是通过消耗自身光合产物转化为吸收能来完成,这是主动吸收;如果我们把与主动吸收相同数量的CO2通过一定的设施送到叶片气孔,它的吸收速度加快,再测定自身消耗光合产物量大大减少了,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被动吸收。由此我们提出“叶片的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理论”。两种吸收方式的结果为:主动吸收减少有机物积累,被动吸收增加有机物积累。所以我们用配套交换机输送设备,就是让作物被动吸收二氧化碳,少消耗自身的有机物,打个比方,你喂它吃,它只需要吸收,不消耗自身能量,自然就长得更多更好了。   
主持人:那它们会不会像人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呢?   
嘉宾:傅建好了秸秆反应堆,按着专家的指点开始使用。   
傅:一开始效果挺不错,又过了一段时间效果就不好了,我就天天转圈,看啊,后来发现气孔打得不太好,多通了几个孔,三天之后叶面发绿。   
看来,只要细心研究,一定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傅还喜欢和邻居们一起研究使用秸秆反应堆中遇到的问题。   
傅:浇水的时候,冲的水大了,水少了,气又送不好,怎么办,通过和种棚户商谈,为什么不好,找出的原因,水分太大,发不出二氧化碳了,应该8-10天浇一次水,以前两天就浇。就有经验了。   
控制好浇水量是保证秸秆反应堆持续均匀产生二氧化碳的关键。使用秸秆反应堆还要注意不能图省钱,偷工减料。   
傅:上料上得不足,几天后,产气量明显下降,少上菌种,有些不甚了解,少用点吧,节省钱。效果不理想。   
其实秸秆反应堆投资不大,一亩地的大棚投四五百元钱,产量却能提高30%以上,还是蛮划算的。外置式秸秆反应堆使用中也要经常管理,这个棚的问题就不少。   
傅:不太规范,要添加料,如果不及时补充,影响二氧化碳产生,影响产量,上面薄膜盖得太严,不利于秸秆反应堆反应。使用过程中,反应堆不断消耗,要及时添及时加原料。水分容易散失7-10天补充一次水分,建成以后把秸秆浸透淋透为宜。原来比较高,要及时补充秸秆、菌种和水分一般要把薄膜撩起来,补料补水,上一层秸秆,上一层菌种,淋上水,把它湿透,用鸡蛋粗的木棒打孔。然后盖上膜。   
傅说自打用了这秸秆反应堆,棚里的活轻松多了。   
傅:好处特别多,以前种2500棵,现在种1800棵,省工,产量比2500棵还要多,每棵能下十几斤黄瓜,能带住。药用得比较少,以前打药打得多,现在基本上不用打药,肥料少用了三分之二,打水浸液,利用它渗下来的水,叶绿了,茎杆粗了,水浸液抑制黄瓜病虫害的发生。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傅还不太敢用。   
傅:水浸液是不是烧叶子,不敢用,后来发现也不会烧叶子,长得快,省肥,少打药。  
傅:这里提到的水浸液是什么呢?原来秸秆在菌种的作用下降解后,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分解为许多抗病菌的微生物孢子,以及一些有机和无机的养料,溶解到水里形成了一种水溶液,流到出气孔的底部,把这些液体取出来,可以用来浇灌作物的根部,或者稀释后喷洒叶子的背面,都对于作物来说就是一种营养液,施用之后作物可以长得更好,能够起到预防病害的作用。   
孟:“注意浸出液的使用,使用得当,增加大棚作物产量,用浸出液浇大棚蔬菜,灌根,比较简单,喷叶子背面,把渣滓过滤,因为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叶子背面有很多小孔,送到小孔里面,还有许多微生物孢子,喷到叶面,可防止疾病。   
这里强调浸出液要喷到叶子的背面,和输气带上扎孔是同一个作用,就是把二氧化碳直接送到叶子的气孔里,让它被动吸收。   
秸秆反应堆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和抗病孢子,秸秆降解到最后会剩下一些渣滓,傅说这也不是废物含有许多养分,都是有机肥。把它们作为基肥施到田里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另外秸秆降解时可以产生热量,从而提高地温,在密闭的大棚里还可以提高棚温。这在内置式秸秆反应堆里体现的尤为突出。   
傅:提高地温,下去有40厘米深,填在里面,用3袋子菌种埋上之后,栽上黄瓜,提高地温2-3℃,比没用的棚温提高了。冬天提高地温十分重要,低于15℃,种子不能正常破土。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是怎么建的。首先在农作物的行内开挖60cm、深30-40cm的沟。   
傅:大小行,要和小行一样宽,25-30厘米,放上农作物秸秆,然后均匀的撒入微生物菌种,浇足水后覆土。做完后一定要打孔,一定要打到秸秆最底层,回氧气。这是有意留下的,两头有意留下一块,向里透氧气,作用是一样的。内置式秸秆反应堆就建好了。播种在垄上就行了。   
我们可以发现内置式秸秆反应堆建造起来比外置式的要简单多了,因为是把秸秆埋在种植沟下,如果想添加就不太方便了,所以在建造时最好一次放足秸秆。另外,因为秸秆含有水分,日常管理中可以适当减少浇水量。   
傅:内置式和外置式秸秆反应堆共同特点是都有四个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提高地温,产生微生物孢子,有机改良土壤。内置式有效提高地温,低于15℃,不能生长。外置式,长出来后提供大量二氧化碳,各有长处。   
所以如果内置式和外置式秸秆反应堆一起用,效果会更好。农民朋友也可以选用一种,如果效果不错,再增加改进也是可以的。农户周今年在大棚里用了秸秆反应堆,为了看效果他特意留了一个棚没用反应堆作为对比。两个棚的西葫芦都是同一天移的苗,可是长势差别很大。“县里做推广,看人家用的效果的确不错,开始用,茎杆比较粗壮,带瓜能力强,四天就长这么大,连续带瓜能力强。瓜条比较匀称。增加地温,一般3-4℃,对提高作物生长很有利。省事,打药很少。浇水少,秸秆含水。瓜条顺直,口感很好,价格好。有没用的,在西边。”在西边的棚里,记者发现一棵上只能长1-2个西葫芦。“你看这个瓜根本不能带那么多,带不动。瓜形不行,开始出现黄头了,瓜长得也小,叶片小,茎杆也没那么粗,长势也没那么旺。   通过这个对比,周对于这项秸秆反应堆技术口服心服,他说明年两个棚都要使用反应堆,这样收益就更大了。   
主持人:看来这用不用秸秆反应堆,差别还是挺大的,关键就在于无论是内置式还是外置式秸秆反应堆都有四大作用,为什么秸秆在反应堆里能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呢?   
嘉宾:这就不能不提到在每个秸秆反应堆里都要添加的微生物菌种,它们都是一些微生物类群的菌株,还对致病真菌、细菌、病毒有很强的 寄生、传染、拮抗、抑制作用。是通过长期分离、培养、稳定、等一系列过程选育出来的,这些菌种不仅能够分解秸秆产生二氧化碳、热量,还能够产生大量的抗病微生物孢子,防治作物病害,同时秸秆在它们的作用下发酵、腐解后变成易被作物吸收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有机质,培肥了土壤,活化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矿质元素,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所以作物长势旺,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   
主持人:看来微生物菌种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会挑选秸秆作为反应堆的原料呢?   
嘉宾:秸秆的数量非常大,每收获一公斤的作物,就会有一公斤的作物秸秆产生,但是长期以来大量剩余秸秆被废弃、焚烧,得不到合理利用。但是秸秆并不是废物,它也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只要找到一种途径把它转化成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根据植物学中的相似相容的理论,作物更容易吸收这些物质,从而实现物质从作物中来再回到作物中去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又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生态效益显著。可谓一举多得,效益十分可观。   
看来使用秸秆反应堆好处还真是不少,而且不仅在大棚种植中能用,露地种植也可以使用。在济南郊区仲宫镇的山区,农民们就在桃树林里用起了秸秆反应堆。   
露地桃树的应用,非常简单,基本和内置式秸秆反应堆差不多,把树下10厘米的土层刨去,形成一个穴,填上秸秆,撒上菌种,盖上5-10厘米的土层,浇透水就可以了。这个方法十分简单易行,但是秸秆反应堆的四大作用它都具备,所以增产增收的效果也很明显。提前上市,有条件的还可以蒙上地膜,开春的时候,打好孔,效益高。当然在大棚里使用效益就更高了。  
使用秸秆反应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加足秸秆和菌种数量。
2、按时开机,定时加水,适时添料。
3、反应堆要一用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秸秆反应堆形式:   
冬季大棚里的内置式和外置式秸秆反应堆;春秋季秸秆反应堆可以建在大棚外;大棚的隔墙内可以建成秸秆反应堆。   
露地种植采用秸秆反应堆。   
主持人:张教授,片子里说露地种桃树也可以使用秸秆反应堆,看来秸秆反应堆的适用范围还是很广的,不仅仅是用在大棚里。   
嘉宾:是的,因为秸秆反应堆的四大作用都是对作物生长有好处的,所以不管是大棚还是露地都可以使用,使用后都有好的效果。不过我们同时要从效益成本比较的角度出发,秸秆反应堆用在一些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的作物上,比如说大棚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那么对农民朋友的增产增收意义更大,农民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秸秆反应堆。   
主持人:秸秆反应堆把生物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来,形式多样,操作简便,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并为农作物秸秆的合理转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秸秆反应堆如何节本增效
作者:刘家琴;来源:农民日报
化肥农药省不少,产量还把三成超,种大棚蔬菜有这样的好事?请看——— 秸秆反应堆如何节本增效。
惊人的效果  
不用粪,不用肥,只用秸秆种大棚蔬菜,你信吗?谁也不信吧?  
可是,眼见为实。在河南滑县八里营乡前草坡村,农民郑守社就是一个活生生成功的例子。他用秸秆种大棚蔬菜。首先在自己蔬菜大棚内挖了沟,放置玉米秸秆和其他作物秸秆,再撒上菌种,然后用土覆盖,使秸秆处于半裸露状态,浇水浸透秸秆,再打上一些透气眼,就形成了一个生物秸秆反应堆。可别小看了这个生物秸秆反应堆,因为发酵后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使大棚内温度提高3℃~4℃,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五六倍,从而使所种出蔬菜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蔬菜生长。  
“用了这项技术,西红柿叶片厚,坐果率高,也减少了病虫害,还不用上化肥、打农药,西红柿口感也好,产量比传统普通大棚增产30%~40%,收入增加30%以上。”郑守社话语中透着自豪。  
而在“中国西葫芦”第一镇山东五莲县许孟镇段家庙村的菜农段纪友大棚内,密密匝匝的秧架上挂满了油亮的西葫芦。段纪友高兴地介绍说,他的6分大棚用了秸秆反应堆,一季西葫芦产量5000公斤,比传统技术种的西葫芦产量增加1500公斤,而且菜品好,卖得俏,“连北京、大连的客户都来购买呢!”该镇副镇长王泽安说,许孟镇有1000多个西葫芦大棚用上了“秸秆反应堆技术”,农民增收不少。  
据2009年2月20日在甘肃白银市召开的秸秆反应堆推广现场会信息表明,这项新技术在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甘肃等10余个省市进行示范推广。有些地方还把这项新技术从大棚瓜菜种植推广到马铃薯、枸杞、葡萄、果树、药材种植上……   
据“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发明人、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世明研究员介绍,这一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不同作物上,可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用该技术应用于果树、蔬菜品种一般能增产50%~80%;根茎、叶类作物一般增产1倍~3倍。2009年农业部在山东省已建立该技术示范基地350亩,推广面积5万亩。几年来,山东已将该技术累计推广应用到11万个大棚果菜,13万亩果园和茶园。  
奥秘在哪里  
“反应堆是个宝,少了化肥和农药。地温升、室温高,作物长势不得了。坐果多,上市早,产量能把三成超,既增收,又环保,农民兄弟都说好!”   
流传在甘肃白银市温室大棚种植户的这首歌谣,高度概括了这项技术的好处。  
秸秆反应堆技术之所以好处多多,是因为它的先进性。  
所谓“秸秆反应堆技术”,即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定向转化为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单产,保障产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也许有人要问:“‘秸秆反应堆’产生的CO2,与当前提倡的‘低碳经济’是否矛盾?”这是两个概念。用生物技术所产生的CO2将直接被作物吸收,经光合作用促作物生长,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核心技术,首先,是用秸秆替代化肥,用植物菌种分解秸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被动吸收,形成足够的有机物质,加快作物生长。其次,是疫苗替代农药。用植物疫苗通过接种进入植物体内,激活植物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病害的功效。同时随着土壤的改良和温室环境的改善,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专家介绍说,秸秆反应堆之所以先进,对大棚果菜乃至其他作物好处多,是因为它有六大作用。  
CO2效应 一般可使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提高4~6倍,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饥饿程度得到有效缓解,生长加快,开花坐果率提高,标准化操作平均增产30%~50%,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热量效应 在严寒冬天里大棚内20厘米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2℃~3℃,显著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了作物抗御低温的能力,有效地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生育期提前10天~15天。  
生物防治效应 菌种在转化秸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抗病孢子,对病虫害产生较强拮抗、抑制和致死作用,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90%以上,标准规范化操作可基本上不用农药。  
有机改良土壤效应 在秸秆生物反应堆种植层内,20厘米耕作层土壤孔隙度提高1倍以上,有益微生物群体增多,水、肥、气、热适中,各种矿物元素被定向释放出来,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酶切处理残留效应 秸秆在反应过程中,菌群代谢产生大量高活性的生物酶,与化肥、农药接触反应,使无效肥料变有效,使有害物质变有益,最终使农药残毒变为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经测定:一年应用该技术植物根系周围的农药残留减少95%以上,二年应用该技术可全部消除。  
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应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加快秸秆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微生物、光、水、空气游离氮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据测定:在CO2浓度提高4倍时,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豆科植物固氮活性提高1.9倍。由此可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是一堆多效应。  
操作一点不难  
可用秸秆种类:玉米秸、麦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秧、花生壳、谷秆、高粱秆、烟秆、向日葵秆、树叶、杂草、糖渣、食用菌栽培菌糠和牛、马粪便等。  
标准化操作的要点  
内置式操作 在种植行下或行间开沟宽60厘米~80厘米,深20厘米~25厘米,铺秸秆,撒菌种,覆土,浇水,打孔,定植。  
外置式操作 在种植大田或大棚的一头,挖一个宽1米~1.2米,长度不等的沟。将沟用单砖水泥砌垒或用厚农膜替代,然后在沟上沿每隔35~40厘米横放一根1.5米横杆,制作隔离层(箅子),在箅子上面铺放秸秆,一层40厘米~50厘米厚,撒一层菌种,一般3层~4层,最后淋水浇湿,盖膜安机抽气。不同季节的应用方式也不同:低温期适宜采用内置式或内外置结合式,高温期适宜采用外置式或行间内置式。  
菌种、秸秆用量及比例 根据种植作物品种不同,菌种、秸秆用量有一定差异。菌种一般应用内置式亩用量8公斤~10公斤,外置式亩用量9公斤;秸秆用量每亩3000公斤~4000公斤,菌种与秸秆的比为1∶400。  
操作注意事项
内置式操作时间应比定植播种期提前20天左右,最少不低于10天,否则表现效果会错后。  
第一次浇水要足(以湿透秸秆为准);第二次浇水要匀,间隔时间10天~15天;第三次浇水要巧,常规法浇2~3水,反应堆技术浇一水;第四次浇水要慎,入九至立春期间不宜浇水,已看到旱情才可浇水。  
使用该技术禁用各种化肥和杀菌剂,如发现虫害严重时才可使用杀虫剂。如使用化肥、农药会降低菌种活性,过量会使菌种死亡,使作物减产。温室大棚和拱棚采用内置式,除低温季节外一般不用地膜覆盖,因为地膜覆盖会阻碍CO2冒出,氧气的进入,影响反应堆的定向转化和反应速度。  
使用内置式掌握四不宜的原则
开沟不宜过深(不超过25厘米);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菌种8公斤~10公斤,秸秆3000公斤~4000公斤);覆土不宜过厚(20厘米~25厘米);打孔不易过晚、过少(浇水后3天打孔,20厘米见方)。  
使用外置式掌握三补三用的原则
三补:一补气。保持回气孔畅通,增加堆内通气性;二补水。秸秆转化需要大量水分,缺水会影响反应速度和效果,低温季节8天~10天补水一次,高温季节5天~7天补水一次;三补料。当反应堆中秸秆下降一半多时,及时添加菌种和秸秆,一般菌种3公斤,秸秆1200公斤。
三用:一用气。外置堆做好后,当天就要安机抽气,开机时间苗期6小时~8小时,中期8小时~10小时,结果期应10小时以上;二用液。反应堆浸出液含有大量CO2、活性酶、抗病孢子、多种矿物质元素等,对作物增产作用约占30%,用好反应液既能当肥又能当药,一般5天~7天喷施一次,或结合浇水进行冲施;三用渣。外置堆反应后剩余料是多种物质的混合体,是高肥力,高活性的生防有机肥。从堆中清理出来,堆积放置好,下茬定植时穴施,能增产20%以上。  
使用植物疫苗应注意的问题 接种前将疫苗、中间料与水拌匀,一般堆积放热得3天~5天,低温季节1天~2天,再进行接种,以防烧苗。接种后每株浇水一碗,一周二次。接种在育苗期和定植期进行。打孔通氧防止疫苗失活。
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在日光温室或大棚等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分解大田农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等)过程中产生蔬菜等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营养成份的技术,它是在常规秸秆发酵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生物技术,科学添加生物活性物质(菌剂)发展而来的土壤质地改良、秸秆综合利用、连作障碍治理、土壤健康保持与修复、农业提质增产增效的创新型技术。应用该技术具有提升地温、增加CO2含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土壤连作障碍的作用,同时也可为我市数量庞大的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对解决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要点:   
一是挖发酵沟。要求于冬季日光温室蔬菜定植前在种植畦下挖沟(熟土翻向两边,在犁底层下挖),沟宽50-80cm(一般等于畦上定植行的宽度),深25-30cm,不要超过30cm。   
二是铺秸秆。生产上除用玉米秸秆外,也可以使用稻草、麦草、豆秸和食用菌下脚料等。一般越冬栽培的日光温室每畦铺秸秆30-50公斤,每亩用秸秆约2500-4000公斤。要求秸秆应铺满发酵沟,铺平、铺实、踩实。畦沟两头的秸秆要露出10-15cm。   
三是施菌剂。每亩日光温室约需菌剂1公斤,麦麸90-120公斤、4-5亩地的秸秆。菌剂施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将1袋富沃宝菌剂(0.1公斤)+0.5公斤菌剂伴侣+30-40公斤水+70克尿素配成营养液,把营养菌液按每畦3-4公斤均匀浇洒在秸秆上。
方法二:按1袋菌剂+15-20公斤麦麸+水20公斤+70克尿素,搅拌在一起。
湿度要求是:手抓菌剂用力合拳后水顺指缝流出,但不成流即可,然后按事先计划好的用量,将拌好备用的菌剂分成若干份,均匀撒到秸秆上,并用铁锹轻轻拍振秸秆,使表层菌剂(约1/3)渗透到下层秸秆上。   
四是覆土做畦。先撒填少量土在秸秆上,用铁锹拍打,使土和肥落入秸秆空隙中,以防止畦面下沉和秸秆分解过快。拍实后覆土的厚度18-20cm为宜,不小于15cm,不大于25cm。使畦高25cm左右,畦宽同一般蔬菜栽培方式。畦面拍打平整后,有条件的最好铺设滴灌软管或做好膜下暗灌水沟,随后覆盖地膜。   
五是浇足水。我市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定植期多在10月下旬,一般越冬栽培的日光温室在定植前5天左右往秸秆沟底浇大水,要求秸秆吸足水分,以利分解发酵,至畦面上层的土被洇湿为止。   
六是定植打孔。定植后秧苗后,在距苗10cm处打孔,孔粗1.5cm,穿透秸秆层,打到沟底。前期打2个孔,采收期可打4-6个孔,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应保持气孔通透。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需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不能往秸秆中直接灌入杀菌剂。可以正常灌根,但每株所灌药液量要控制在200-250ml左右,不可过大,以防药液渗到秸秆上伤害菌株。   
二是及时追肥。秸秆虽能提供一定营养,但为了保证更大的增产幅度,应视情况及时进行适当追肥。   
三是防地温过高。发酵初期一旦出现地温偏高现象,应立即向畦面浇水,停止打孔,并加大棚室放风量,以防植株徒长。   
四是适当降低激素浓度。由于应用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棚室地(气)温较常规栽培的地(气)温偏高,番茄蘸花时激素浓度应比平常适当降低。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仅供参考
加群二维码
发表于 2015-7-18 2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些文章需要翻译,如果总结出来,用大家熟悉的话,我想运用起来就会很快。现在的人都爱吃快餐,我们吃自然农法的快餐这个无毒。我受到一点启发是,把秸秆切碎,放到土里,加上酵素,放上十来天,就可以种菜了,这叫内置土壤里发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环保酵素救地球 ( 鲁ICP备19040000号-1 )

GMT+8, 2024-11-23 20:47 , Processed in 2.827343 second(s), 17 queries .

环保酵素救地球-爱酵素、爱生活

© 2001-2015 hbjsjd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