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建群 于 2015-8-4 15:05 编辑
城市和人的日常运转,每年会产生上亿吨的垃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垃圾历年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而且产生量每年以约8.89%的速度递增,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经没有合适的场所堆放垃圾。
在杭州,近年来市区生活垃圾量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市城管委统计数据,2006年到2013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10.09%,2013年度垃圾处理总量308.67万吨,日均8456.78吨,仅此一年的垃圾量,就能填满五分之一个西湖,2014年1~4月,杭州市日均垃圾处理量为8939吨,最高已达10959吨,不断增长的垃圾量,也给末端处理设施造成巨大压力,目前杭州各垃圾处理场,均已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2014年1~5月天子岭填埋场,日均填埋垃圾达4423.72吨,超过2671吨/日设计能力的65.62%,5月6日最高垃圾填埋量达5697.65吨,超出设计日均处理量一倍多,按照目前的年增长率推算,天子岭填埋场二期使用年限仅剩5年。
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该怎么办?
2014年6月20日杭州电视台600平米演播室,录制了一则名为《垃圾围城怎么办?》的特别节目,被邀请的客人有杭州市市长张鸿铭、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蓝蔚青、还有杭州青藤茶馆代表、富阳常安镇代表王莉、桐庐县芦茨村村长傅初龙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大家汇聚在圆桌前商议如何将垃圾减量。
大家将目光都聚焦到了制作 环保酵素对垃圾减量和环境保护的经验上。 杭州青藤茶馆从今年4月3日开始,茶馆的员工们每天除了为茶客提供茶水食品之外,又多了一项新的工作,他们在准备水果的同时,还要将果皮统一收集到一个桶里,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垃圾”进行加工,制作成环保 酵素。
酵素达人水儿介绍说:“这个环保酵素的用途非常广,在个人卫生方面,你可以从头到脚使用它——洗头、洗脸、洗衣服、洗澡、洗碗,通通都可以;在居家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用来拖地板,清理厕所,清理油烟机等,也都很好用。而从我们整个环境上来说,它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厨余垃圾量,特别是湿垃圾——要知道,湿垃圾燃烧时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乐活环保者们制作环保酵素的主要原料就是生鲜的菜叶,果皮,这些本来都是要扔掉的“厨余垃圾”。
环保酵素其实是一个生态平衡的酶群落。发酵完成后的环保酵素在治理河流污染中,能起到分解有害物质的作用;在制作过程中会挥发出少量臭氧,对弥补臭氧层空洞可起到一定作用;对处理伤口、加速伤口愈合也有用。因此,它还被成为“环保界的宠儿”。制作方法很简单,红糖、厨余垃圾、水按照1:3:10进行混合,分为放水、放糖、放“垃圾”三步就可以,三个月后就能成为环保酵素。
富阳市常安镇已有近两年的利用环保酵素净化水源、减少垃圾的经验,据初步统计,常安镇一天可产生生活垃圾约9吨,其中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0%左右。而且,镇上年产垃圾总量不断创下新高,垃圾处理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此外,镇上的生活垃圾最终会被送至市垃圾填埋场进行掩埋或热电厂进行焚烧,对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富阳市常安镇镇政府在接触和了解环保酵素后,在镇内大力推广环保酵素,由镇政府出资统一购置 塑料桶、红糖等原料下发各村,并设立环保酵素制作点,由各村妇代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书记负责收集村里日常厨余垃圾来集中进行环保酵素的制作,待酵素制作完成后再分发给村民“试用”,同时用于土壤、水质的改善。为了更好地在村民当中推广环保酵素,常安镇还邀请了酵素专家,给村民们做培训。
富阳市常安镇东风村村民徐宝相,为了改变镇里的卫生环境,解决垃圾污染的问题,动员全镇村民动手做环保酵素,把剩余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果皮残渣,蔬菜叶子,甚至是树上掉下来的果子,都成了环保酵素的原材料。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垃圾如果不收集起来,不做环保酵素的话,就扔在垃圾桶里面,那垃圾桶里这些东西就会腐烂并腐蚀其他可回收金属及其他材料,生成一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雨天还被雨水冲刷进入地表层,直接污染地下水及土壤。村民们说以前一个垃圾桶两三户人家一天就会满,现在大概有一个礼拜才有人会来把垃圾去倒一下,大大减少了垃圾量。
截止2014年7月中旬,全镇共计集中制作首批环保酵素2.5吨;等到9、10月份,首批环保酵素就能陆续投入使用。
富阳市常安镇代表王莉参加了这次圆桌会议。在会上,王莉告诉大家,前期镇里是从全镇范围内一共16个村,对每个村的妇女代表、团支部书记、团员青年、大学生村官、还有保洁员,这批人员先行进行了培训,让他们作为一个环保酵素制作的先锋队。并由镇里统一出资,为每个村购置了大型的环保酵素的制作容器,包括红糖都是镇里统一配置,让他们集中在村委里,进行一个定点收集。同时,现在16个村每个村也对普通的村民、妇女代表、以及赋闲在家的一些老人集中的、按片的进行轮流培训。
常安镇把垃圾做成了环保酵素,而桐庐县芦茨镇则把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在芦茨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蓝一黄两色的分类垃圾桶,是按照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来分类的,他们引进了一个微生物有机废弃处理机,村民们分类之后的可堆肥垃圾经过粉碎投入处理机,通过调控能风、搅拌、温度等条件,在菌剂作用下,进行发酵,3~7天后出一次料,这些出料经过堆肥二次发酵约30天后,就成为了有机肥料。据统计,芦茨村通过微生物有机废弃处理机,一个朋可处理近3吨的可堆肥垃圾,产生1.4吨的有机肥料。
桐庐县芦茨村长傅初龙也到了现场,他向大家介绍他们村是从2013年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在分类之前,村里每天有两大车垃圾要运出去,现在就减少为一个车,一天一车。垃圾分类可回收的程序是一周出一次肥料,一周可产生有机化肥300多公斤;还让村民拿了可回收的垃圾来换取有机肥料,由此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听了各地环保小队的介绍后,表示很受启发,他说大家举的这些例子,很有推广的价值,很有可复制性。特别是环保 酵素的做法,很多个家庭,很多机关和单位,都是可以推广的。张书记感慨环保酵素在富阳一个镇的全面推广,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是群众都是非常实际的,看效果。从一个村推广到16个村,他要感谢富阳,这是浙江的一个实践。张书记表示,芦茨村他也去看过,桐庐原来五水共治,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桐庐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现在农村的垃圾处理,桐庐又走出了一条符合桐庐实际的路。桐庐走的这条路,就是老百姓比较容易接受认同,容易操作的路。比如,垃圾分类的桶就分两个桶,农民会按自己的理解,把会烂的东西放到蓝桶里去,烂桶—蓝桶( 同音字),不会烂的你放黄桶里去。概念上很简单,老百姓容易接受,他就容易分。还有一种就是介绍了机器(处理后变成)有机肥,对偏远的地方,它也走出一条路来,是一种太阳能的玻璃屋,它利用太阳的自然的光照热量,自然堆肥发酵,而且这个成本相对低一点。张书记觉得这种好的形式,给大家很大的启发。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蓝蔚青也对城市垃圾作出了分析和建议。他说: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间,垃圾问题可能是涉及面最广,所以说它必须要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必须要有顶层设计,要分层负责,全民参与。而且,一个城市垃圾处理怎么样,恐怕是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的一面镜子,同时通过垃圾处理,可能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从这么一个高度来认识,那么恐怕也是各级有各级的责任,比如说市里面,他就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制度保障,包括立法,包括激励政策,还有就是分解任务,还有恐怕是产业规划,然后区就要分解责任,守土有责。还有就是要考核,要有指标,用指标压下去大家就会想办法,就会去落实,然后街道社区,恐怕就是做群众工作。群众中间隐藏着极大的智慧,大家会想办法,然后通过推广,通过教育,通过检查督促,就能把环保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长张鸿铭还补充道:“我们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了以后,我想杭州的垃圾,不管是分类也好,利用也好,或者处理也好,最后的处置也好,我们会走出一条符合杭州实际的,一条新路子来,我对此充满信心。”
最后主持人张平总结道:“垃圾减少一袋是一袋,都是为了下一代”,这句话是有些地区的一句谚语,却很契合这个主题。我们大家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是垃圾的制造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行动起来。
节目最后,张市长送给了大家两句话,是从台湾环保乐活者那里拷贝来的:让我们真正做到叫“垃圾不落地,使世界更美丽,环保做得好,未来更美好!”
此文已经被中国发展网采纳并发表{:4_108:},链接如下{:4_107:}: 【案例】杭州市长点赞环保酵素 破“垃圾围城”有样本_生态观察_生态_中国发展网_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