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环保酵素制作精华贴

环保酵素使用经验精华贴新手必读:环保酵素简明手册
环保酵素使用:家居日用的好帮手杭州电视台:垃圾减量与环保酵素防止酵素瓶爆炸的方法
hot! 北京酵素使用及规模化制作经验环保酵素还了我一条清澈的小河

《浙江日报》报道环保酵素推广工作

查看: 3523|回复: 0

转 朴门永續設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04: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酵素微信公众号
http://you.ctrip.com/travels/youyouctripstar10000/1682762.html

第1天2003-10-22

Permaculture 是一種提供人類回歸大自然生活方式,並和生態環境和諧永續共存的設計。Permaculture 在台灣有人翻譯為『樸門農藝』。Permaculture 這個字濃縮了永恆(permanent)、農業(agriculture)和文化(culture)這三個意涵。最早出現 permaculture的理念是在一九七○年代,由澳洲的 David Holmgren 和 Bill Mollison 所提倡,因為他們那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企業化耕種方式帶來的種種問題,並且擔憂未來能源缺乏的危機。因此,他們開始觀察大自然如何運作來維持多樣且複雜的生態系統,並且研究許多國家古老的傳統耕作方法,試圖將這些祖先的智慧結合現代科學與科技知識的運用,發展一個跟隨著自然法則運行的生活模式,避免能源危機,回歸大自然。



朴门(permaculture的中文翻译之一)是一套设计人类聚落与多年生农业系统的方法,它从自然界中找寻各种可仿效的生态关系。它起源于澳洲生态学家比尔莫利森、大卫霍姆格伦及其伙伴在1970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刊物。这个词是由“永久的”“农业”,或“永恒的”“文化”所构成。
它的目的是借由迅速培训许多人,让他们了解一套核心的设计原则,而有能力设计自己的环境,并建立起能够自我维持的人类聚落,这新型态的社会将减少人们对于工业化生产和分配系统的结构性依赖,莫利森认为社会对工业化体系的依赖,造成地球生态系统全面而彻底的毁灭。
虽然它的缘起是一种农业生态设计理论,但如今已在国际上拥有众多的追随者。这个“永续文化社群”透过网络、出版品、永续设计园圃、自主社区、培训计划以及互联网论坛,不断在原有的概念上持续扩大,并集结了多种另翼文化的思想。如今的永续设计,已经不只是一套设计方法,它也是让人类重回地球生界的一种文化。



历史
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家Franklin Hiram King在1911年的著作“四千年的农民:中国韩国日本的永恒农业”中,最早将“永恒的”“农业”这两个英文字汇连接并用;在这脉络下,永恒的农业被认为是可长久不衰的农法
这定义获得澳洲发明家P. A. Yeomans的支持,他在1940年以地质知识为基础,提出从观察出发的土地利用模式。他发明一种管理水源供应与分配的方法:关键线设计。Holmgren运用关键线原则在
墨尔本设计了一个生态村。(参见 WikiMapia view)
美国生态学家
Howard T. Odum的成就,也促成了朴门的发展,尤其对Holmgren深具影响。Odum强调生态学中的系统结构,尤其是最大功率原理,这原理主张任何自然系统都倾向将它内部所蕴含的能量最大化。例如,一座森林的总热量很高,非常有效地将太阳光转换成生物量,蓄存在多样的动、植物体内;相反的,一片麦田所含的能量很低,也经常需要以肥料的型态来补充能源。
Esther Deans所提倡的不翻耕农作法,也是早期的启发性主张。
较晚近的影响,则来自
越南的蔬菜鱼塭暨动物圈养(VAC)系统,这是由政府所支持的资源回收制度。




在1970年代中期,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为了回应快速扩张而高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开始构思如何发展出稳固的农业系统。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毒害了土地、水源、减损生物多样性,并且毁灭了数十亿公吨的肥沃土壤。他们在1978年的著作“Permaculture One”中,开创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张。
朴门这个词汇最初意指“永恒的农业”,但也迅速扩大到“永恒文化”的意涵,因为一个能真正维持永续的系统,必然涵盖各种社会面向。
在Permaculture One出版之后,Mollison与Holmgren规划了数百个朴门场址,并且进一步修正与深化他们的概念,也把这些资讯汇整成更详细的书籍。Mollison在80个以上国家进行授课,有数百位的学生曾经参与为期两周的设计课程。到了1980年代早期,朴门的概念已经从农业系统,扩展到全面的永续人类居住环境。



在1980年代中期,许多学生已经成功的实践所学,并开始自行教授相关知识技能。各种朴门相关的社群、计划、社团、研究机构,在上百个国家中内快速形成。在1991年ABC公司拍摄了四集的电视纪录片,名为“地球的园丁”,介绍朴门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Youtube上可看到该影片的片段。
朴门起源于澳洲,如今已成为一股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如今朴门有两股分支:一、原初的朴门;二、设计的朴门
原初的朴门,试图要精准地仿效自然界的组成与运作,而发展出可供食用的生态系统。
设计的朴门,把自然生态系中各种有用的关系,运用在设计基础中。它所呈现的结果可能不如“森林园圃”那样“自然”,但依然尊重各种生态原理。仔细观察自然界的能量流动模式,而发展出高效率的系统。它也被视为自然系统设计(Dr. M
Millington and A Sampson-Kelly)。




设计的元素
各项朴门设计原则,都倚重生态学理论来分析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特性与潜在关连,并将它转为实际的应用。每个设计中的元素,都从需求、产出、特性等方面进行仔细分析。例如一只鸡需要水、食物、舒适的微气候以及其他同伴鸡只;会产出鸡肉、鸡蛋、羽毛与粪肥;也可以帮助扒松土壤。各种交互影响的元素被搭配在一起,利用某一元素的产出而满足邻近元素的需求。
让各种设计元素能相互协同运作的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并降低对人体劳力或能源的需求。各种朴门设计的典范,随着时间而演变,它可能变得极为复杂,例如结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体系,利用极少的输入,而获得高产出的食物与各种物质。朴门从有机农业、永续林业、园艺、农林混作以及原住民的土地管理模式中,借用了许多技术与文化模式;它对于生态设计领域的重大贡献,在于发展出一套简明而适用性广泛的组织原则,并能透过短期而密集的训练过程来传递。



從澳洲來的 Alanna 老師的演講主題是關於創造高能量的農場與居住環境,內容提到了探測技術運用在尋找有利或是有害動植物的能量,以及permaculture 的農業重要觀念。 Permaculture是我在英國唸書時就有接觸到的領域,且是我非常有興趣,並且有機會深入接觸與學習的主題。而身為愛爾蘭建築設計師的 Peter 老師上的是活建築的課程,是開始踏出我從以前一直有的夢想的第一步-住在自己蓋的健康高能量而且自然的房子裡。
兩位老師所上的內容,是可以互相運用且相輔相成,探測能量的技術,可以運用在任何層面;且囊括了民生所需食衣住行中最重要的兩項-生產食物與建造住家。在這四天的研習營中,感謝帶大家到花蓮,享受環山的美景以及高能量的有機蔬食,研習營中有時在教室上課,也有實地到戶外蓋能量塔,探測有害地線等實務練習。



现代的朴门
现代的朴门是一套整体的设计工具,它包含:
1.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某个系统或问题;
2.观察各局部之间如何被连结;
3.从长期而永续运作的系统中,撷取可借用的想法,而对运作不佳的系统,规划改善方法;
4.找出最关键的连结。
朴门的实践者,以运作良好的自然系统为师,致力于修补受损的人类农业与都市系统。这样的想法可被广泛应用,例如从厨房工具的设计,到农园改造。朴门实践者,将这想法落实在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所必须的一切事物上。通常“各种创新发明……往往从注重效率的策略演变而来(例如:更准确地控制各种输入,并减少废物产量),接着发展出替代策略(例如:逐渐降低人为干扰中的危害程度;从使用杀虫剂转为生物防制技术,或其他更健康的作法),到最后重新设计(从根本上改变系统运作的组成与管理方式) (Hill & MacRae 1995, Hill et al. 1999) ”

“朴门是在协助人们做出新设计的决定:不只是设定新的目标、并转变想法,也会对他们的家屋,甚至在工作场所、借贷与投资时的行为都造成影响。”(A Sampson-Kelly and Michel Fanton 1991)像是设计并采用复杂的交通方式,竭力善用阳光等自然资源,并且“对于资讯充足、多层次且多元的文化体系,做出基进的设计构想”(Mollison & Slay 1991)
通常这个过程会涉及人们在本质上的转变——从高度依赖全球的、购买的、进口、以科技为基础的应对方式,转而倚赖随手可得的在地知识、并以技能为重心。它往往也从根本上翻转了世界观、对意义的认知、以及相关的生活习惯。(Hill 1991)“我的经验是虽然效率与替代方案的改良,可以在短期内达到显著的永续成果;但更长远的改善,必须从一开始就进行,以确保效率与替代方案,不会成为重新设计的阻碍,而是它的基石。……”(Hill 2000)




核心价值
朴门是一套基础广泛而宏观整体的方法,可被应用在各种生活面向。在朴门设计与实践的核心,是一组基础的核心价值或伦理,不论设计者身在何方,不论是在进行市镇规划或拟定贸易制度;不论是在照顾一小处窗台盆栽或整座森林。这些伦理都不改变,它们常被归纳如下:
照顾地球——体认地球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她本身可能也是个生命体——参见盖亚理论),是我们脆弱的家园。我们属于地球的一部份,不是独立于她之外。
照顾人——相互帮助与扶持,朝向不伤害人类自身与地球的生活方式而转变,并且创造健康的社会。
公平分享(或节制消费)——确保地球上各种有限的
资源,都以公平而明智的方式被使用。分享多余以满足他人的需求。
关于朴门的现代思维,源于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它最早是一种信念,认为人们若要永续的喂养自己,必须要脱离对于工业化农业的依赖。工业化农场使用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天然气)所支撑的科技,每座农场生产特定种类的高产量作物;相反的,朴门则强调低输入与多样的作物,实际例子如:繁多的小型市场、从家庭园圃产出食物,食物里程则是重要焦点。



创新的设计
朴门的重点,始终是提供一套针对人类栖地的设计工具;这套工具帮助设计者,以观察生态系统间的互动为基础,去形塑最终的设计方案。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太阳与植物的互动:阳光提供能量给植物生长;这株植物接着可能由蜜蜂授粉、或被鹿吃掉。这些动物可能帮植物传播种子;长大之后的植物,能帮助动物遮蔽风雨;蜜蜂可能成为鸟类的食物,而树木则提供这些动物栖息环境;树叶掉落腐坏之后,成为小昆虫与真菌的食物。这复杂的网络关系,替多样的动、植物提供食物与居所,让它们得以存活。
朴门设计的创新之一,便是领会自然生态系的高效率与高生产力,利用天然能量(诸如:风、重力、太阳、火、波浪等等),并试图将它们应用于满足人类的饮食与居住需求。大卫霍姆格伦是这套设计系统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他以区域分析的方法作为许多朴门创作的基础。



模式
从自然界或其他基地所借用的模式,常常是朴门设计的关键。这也呼应着Christopher
Alexander在建筑界中所使用的模式语言,它启发了许多朴门设计者。世间万物,不论是风、海浪、地球绕日的轴线,都会产生各种模式;为了善用模式,朴门设计者致力于:
1.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模式(以及它们的运作原理)
2.在基地上应用模式,以达成特定的设计目标
“要将模式应用在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要辨别出适当的模式类型与潜力,并依地景特性对各个模式做出适当的组合”Sampson-
Kelly。例如:路径可用分岔方式来导引方向,而非九十度直角的路口;从主路径所延伸的花瓣状步道(或称锁眼步道),可增加土地利用并降低对土壤的踩踏。







Permaculture 強調的是合作,不是競爭。它強調的是看見並且創造各種元素(像是人類、動物、植物、建築物和下層構造土壤、水、能源和溝通等)之間的連結,而且將這些元素放在對的位置與環境互動,成為一個完整的運作系統。因此,設計與規劃可以說是 permaculture 的核心。在 permaculture 中,農夫使用有組織且系統思考的設計方式,敏銳細心地規劃與安排所有元素放置在正確的地方與環節,如此一來便能夠讓每個元素發揮到其所有的功能,來產出高能量的食物而且零廢棄物,讓人們不論是在居住或是工作上都享有一定程度的高生活品質。

Permaculture的 12大原則
Permaculture是一種人們提高意識的生活方式,透過整合與運用各種不同生活元素與技巧,創造豐足的食物、能源與生活必需品以提供給當地人民的需求,或是巧妙地解決問題。Permaculture運用層面非常廣泛,包括有機農業、自然畜牧養殖業、綠建築、自然屋、污水回收、自然能源、資源再利用、經濟財務等,只要是和人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層面都可以包含在內。因此可以說permaculture主是是提供一些大原則與面對生命應該有的基本態度,來喚醒大家的覺知,而讓每個人能夠依照自身所處的環境,設計出各自適用、且合乎自然法則的永續生活方式。所以permaculture被不同國家、地區、或是不同的人運用,便會產生不同的作法,蘊含當地特殊的風格與文化特性。
permaculture在農藝提出下面幾個的原則供參考。



permaculture在農藝提出下面幾個的原則供參考。
1. 小規模面積、有效的使用能源與密集整合的農耕方式比大規模、消耗能源的耕種來的好。
2. 栽種時以多樣性為原則,並且選擇種植多年生長、可食用性的果樹與植物,並且使用多層次地耕種方式,例如果樹下還可以種植喜歡陰涼不需要太多日曬的蔬菜。盡量不栽種單一且只有一年或兩年生的作物。
3. 使用自然的方式控制害蟲問題,保存多樣的種子,而且利用太陽、水、風和動物的力量與能源。真正Permaculture的農藝是不需要運用太多的人力和外來的資源,就可以維持好一個農場的。

David Holmgren 寫的「Permaculture: Principles and Pathways Beyond sustainability」一書中,為 permaculture 歸納 12 個永續生存原則,簡略介紹如下:
A. 仔細地觀察:多多運用每個人都有的觀察力,洞察大自然的創造力與萬物之間的連結,便可獲得靈感以運用在生活當中。
B. 收集並儲存能源:我們應當將各種能源視為資產之一,無論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從風力、太陽、水、植物、種子等等而來的能源,都可以深入瞭解並且實際運用。像是最近正在進行中的實驗是,利用回收廢氣舊冷氣中的金屬排管,再利用太陽熱能,製造出一個水循環式的熱水器,既可省能源又可發揮在家 DIY 的創意。另外屋頂蒐集雨水、利用簡易方法蒐集太陽能煮飯,在國外,也是越來越風行的事呢!
C. 收獲:任何我們做的努力,都是可以增加生產力。像是我最近想要用自然的方式改善夏天時家中炎熱的情形,想到了現在綠建築都會在屋頂種草皮來減少屋子受熱,於是我靈機一動,便決定在屋頂上栽種南瓜、苦瓜等瓜類植物,並用路上撿來人家不要的舊木門板鋪在屋頂上,以供南瓜的葉子散佈在屋頂上但又不會因為屋頂太熱而死掉,而且夏天剛好是瓜類成熟可食用的季節;這真是一舉數得也為生活添加了許多樂趣。

D. 能夠自力更生的系統:使用 permaculture 原則的理想目標,是要能夠創造出不用人力與外在介入就可以自己維持的系統。像是一座森林,能夠自己維持其生態平衡,不需要除草劑、肥料、殺蟲劑等外來資源就可以維持生存。
E. 使用並重視各種元素的特性與其所有功能:這裡簡單來說,就是善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種資源與服務。以土壤為例,可以利用蚯蚓、昆蟲幫忙翻土,利用某些特殊的植物如
Clover 增加土壤氮的成分等等,利用樹來穩固土壤等。或是是雞,飼養雞需要的元素是土壤、空氣、食物、雞舍、水……等,而雞可以提供雞肉、蛋、羽毛、雞會用爪子抓地等。於是當瞭解各個元素的所需跟可提供的功能後,便可以將各個元素放在對的環節、位置,讓他們發揮所長,做到物盡其用。
F. 零廢棄物:一個元素所排出的廢物,能夠成為另一個元素的原料。例如家中的廚餘,能成為盆栽、植物、蔬菜的最佳肥料;家裡洗菜水拿來澆花、洗碗水能夠沖廁所;如此一來廢物也能變黃金,讓資源能夠不斷的循環利用。
G. 設計的靈感來自模式與細節:保持開闊的視野,從不同的領域、面向下手是很重要的設計因素。從自然和社會中觀察到的共同模式,使我們能夠理解我們所看到的,也能夠使設計能夠靈活變化。

H. 整合而非隔離:運用整體觀,瞭解各個元素之間的關係,因為元素與元素間的連結是非常的重要。如此才能見到事情的全貌。
I. 採取小而慢的解決方案:如何運用小規模、實務且有效利用能源的規劃設計是 permaculture 的核心精神。
J. 運用且尊重多樣性:利用生物的多樣性能夠減少病害蟲、不利季節以及市場波動的影響。這也是大自然的本有面貌。
K. 運用邊界生態、重視邊緣資源:這個意思是兩個不同生態體系相會合之處往往比單一生態系統還更有生命力與生產力,因此當我們在種植時,可以嘗試讓一種以上的生態體系交疊相互作用影響,來創造出更豐富的收成。
L. 靈活回應變化:我們應該要瞭解大自然、生態是不停地變化、演進,應此當我們面對問題或衝擊時,應該要保持覺察跟彈性,能夠快速做變化與改變。


第2天2003-10-23

分区
朴门的分区设计是一种将各元素安排在环境中的方法,它的基础是:人的使用频率,以及动植物的需求。时常需要接触或采收的元素,被安置在家屋附近的第一区或第二区,例如厨房常用的香草植物;而鸡只的需求则是封闭、安全的环境,但要避免鸡鸣的噪音干扰、不让它靠近而破坏蔬菜、预防潜在的污染(寄生虫或病毒),因此会和家屋有段距离。使用频率较低的元素,或者需要孤立环境的元素(如野生物种),就被安排在较远的位置。
相互连结
朴门设计案例中的另一关键,是各组成要素之间最终能形成有效的连结关系。稳固的自然生态系是最佳的范例,就像太阳、植物、昆虫与土壤之间的紧密连系,在人类、景观、与各种植物之间,也应朝向互利的关系。
朴门设计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让土地利用或其他系统,具有多元的产出。霍姆格伦采用H.T. Odum的主张,认为有效的关连,意味着它能达到最高的效能,让各种能量的转换保持最高效率,麦田与森林的对照案例说明了这论点。“设计系统中的稳定性不是来自多样的组成元素,而是各局部之间形成多少有用的连结关系。” Mollison 1988


第3116天2012-05-02

生态经济设计的范例
达到这目标的方法之一,是设计“多样产出”的系统。例如,将胡桃树混种在麦田内,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形成防风林的效果、并且产出核桃与小麦两种作物。管理两种作物使得工作更具挑战性,这种系统和惯行的农业与经济模式发生冲突。在麦田里混植树木,会让小麦的产量降低,也不容易使用机具去收成,因为驾驶人必须绕树行驶。大多数农场都朝着在特定时期内、种植少数作物的专一化方向发展,并试图要达成最大的剩余以增加利润,但这种大量的剩余必须依赖庞大的石化燃料。



符合生态经济伦理的设计
朴门设计有个基本原则是:替眼前的各种作物“添加价值”,因此,它试图提供各种方法,把首要的伦理(见前述)也视为设计的一部份,而让最终的成果更具价值。朴门所处理的问题也包含经济领域,例如:如何以种植作物的方式来赚钱,或是如何在地方交易系统(LETS)中以农作物换取劳务。每个设计成果,在维系生态稳定以外,也应涵盖经济面向的考量,以确保在设计案中所满足的各项需求,不是以剥削他人为代价。
社区经济体,必须建构在社区三个面向——正义、环境、经济——的平衡基础上,这也称为“三重底线”,亦即“生态—经济—伦理”。这种架构的案例之一是:由
合作社经营的农夫市场;农人同时是劳动者,也是拥有者。此外,所有的经济体应该以它们的生态界线为范畴,经济体系不应该独立存在于它的生态体系之外;所以讨论经济议题时,应该将一切外部成本都纳入考量。


第3321天2012-11-23

层次/堆栈
在朴门与森林庭园中,人们划分了七个层次:
1.树冠
2.低矮树木(矮种果树)
3.灌木
4.草本植物
5.根系(根茎作物)
6.土壤表面(覆盖作物)
7.垂直面(攀缘、藤本植物)

有时人们也纳入:8.真菌层。
成熟的生态系例如古老森林,具有树木、林下树层、地面植物、土壤、真菌、昆虫、动物,等许多组成局部,在各局部间有非常多的连结。植物在不同高度生长,因此能在一小块空间中形成多样的生物群落;植物也在每年不同的时节抽叶、结果。




第3593天2013-08-22

創意社區溝通引導(與多元文化社群合作)課程






David Holmgren 曾說過,Permaculture 是一個以生態原則為基礎、為組織的架構的設計系統,提供一個維持永續文化的工具。它包含了生活層面中需要被找回來並且重新發展的各種技能和方法,讓我們能夠從一個依賴的消費者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生產者。在這樣的認知下, permaculture 不只是發展有機農藝,永續農業、綠建築(energy-efficient building)或是自然屋(ecovillage),而是用來設計、建立、管理、改善上述的這些面向以及任何個人、家庭或是社群為建立永續未來的努力。
Permaculture 強調的是
合作,不是競爭。它強調的是看見並且創造各種元素(像是人類、動物、植物、建築物和下層構造土壤、水、能源和溝通等)之間的連結,而且將這些元素放在對的位置與環境互動,成為一個完整的運作系統。因此,設計與規劃可以說是 permaculture 的核心。在 permaculture 中,農夫使用有組織且系統思考的設計方式,敏銳細心地規劃與安排所有元素放置在正確的地方與環節,如此一來便能夠讓每個元素發揮到其所有的功能,來產出高能量的食物而且零廢棄物,讓人們不論是在居住或是工作上都享有一定程度的高生活品質。







印象深刻的則是市集利用似河天然蜿蜒圖紋構建出放緩人群腳步的動線,興之所趨的群眾即可多面向瀏覽,不需只當個迅速通行園道的消費者。
在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裡,我們視自然圖紋為某種語言,我們試著學習這種語言並將之納入我們每樣設計裡,因每一種自然圖紋都訴說著能量的流動。能量可以水和風的型式呈現,動靜皆可。
河蜿曲折的天然圖紋和放緩速度極其相關,狀態就與平淺陸地的下游當河水迎向海洋末端時雷同。水勢最湍急處常位於河流內灣道離心處,此處亦是流水沖刷與形塑著河岸主力點。沉積作用發生於河道內灣部。河蜿帶的形狀儘管緩慢卻不間斷地改變著。此區是河水流向海洋前滲入土壤轉變為地下水之最終處,堆積的淤泥和養分肥沃此區並也點滴形塑著海岸線。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在在反映出淤泥肥沃的滋養力。似河蜿蜒的圖紋也存在於人體腸內,食物在經過腸道時可藉緩慢地蠕動多被吸收。
某些農家,像Sansia的黃盛璘就在他的園圃中使用河蜿的圖紋動線設計出能減緩水速、保有更多留住水中養分的機會



在綠市集擺「樸門永續生活設計」攤位基本構想,把這個構想當成這組的作業,完成初步規劃、SWOT(強項、弱項、機會、威脅)分析、做了文化多樣性分析(鑑定出利益關係人、關鍵人物、利益衝突者、既得利益者),甚至連擺放物品都有想法,Robyn老師也給這組一些指導,只要照著這些內容去實踐就可以,幾位同學都很期待把「樸門永續生活設計」這樣好的理念推廣出去。還有「我們是一家人」的體會也很重要,課程結束後大家做心得分享時,好幾位同學說:「五天課程下來,大家好像一家人,不是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感覺嗎?」想想當初也是這樣的動機驅使我來上這門課,五天的課程讓這些同學由陌生人變成新朋友,這個過程讓我有信心及心力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位夥伴,不管跟誰合作,把他當成自己的家人、朋友,讓他有被照顧的溫暖,結果是工作進行的很順暢,工作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開心,工作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溫暖的社群互動。也許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像Robyn老師這麼厲害,營造出成功的社群,但是給周遭的人溫暖的感覺,讓人與人之間重新連接卻是我們有能力做到的,只要有人開始點燃人們心裡的火花,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去跟其他人連接,這時候建立和諧、韌性、永續的社群就不再是夢想了。






主題:氣候與微氣候,在Earth Users' Guide to Permaculture一書中(Rosemary Morrow著),談到關於降雨、土壤、建築、植被及坡度如何影響一地微氣候的種種因素。要瞭解一地之微氣候,可以嘗試一個很好的練習,你可以選擇某一天的不同時刻,閉上眼睛在你的土地上走一圈,深入感受那裡的冷熱、濕度、風向、亮度、太陽的方向與角度,以及周遭的植被等。當你閉上眼讓人帶領繞行你的土地時(請小心腳步!),依憑著周遭的微氣候,你就能夠知道樹木在哪裡,也可以感受到地面上的濕氣。這些感受都將協助你選擇最適合種植於此的植物,也能幫助你想像這些樹木在十年後將營造怎樣的微氣候。













池塘:
世界上所有最健康也最富多樣性的生態系,都擁有一些活水來源。水,能夠吸引許多有益的昆蟲、兩棲類、爬蟲類、鳥兒及哺乳類動物,它們全部都可以幫忙菜園裡的工作。水也能夠創造一個非常關鍵的在地微氣候,提供反射的光線、濕氣,並調節氣溫,因此每個菜園裡如果能夠有一個小水池都是非常有好處的。我最喜歡且很快就能建造起來的是輪胎池,它只需要一個輪胎為壁,一層防水布為底,接著在底部和輪胎邊邊填充一些泥土,為不同的水生植物營造不同的深度。我曾經看過僅僅放置一個接雨水用的儲水桶,就成為一個複雜生態系形成的開端,有許多次我發現放好儲水桶一天後,蜘蛛就突然出現開始結網築巢了。蜘蛛是一種很好的生物指標,因為牠們位於昆蟲食物鏈的最頂端,是營造菜園時一個很好的朋友。













純天然的淋浴間,讓全身濕黏的我一直望著它流口水



仙草要乖乖跟我回家哦~我保證讓你們長的又高又壯





冇骨消的蜜杯提供餵養著昆蟲






打包帶走是一定的啦~~~~玉華應該是打算用來豐富陽台的土壤。



不要笑我們台北聳
這些蚯蚓大便可是寶貝呢~





相較於200多年前,這裡的土壤嚴重缺乏有機質;要持續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特別是針對打算耕作地方。蚯蚓活躍的地方及黑色的土壤,表示這一區的土地富含有機質,或許你可以在這些地方開始種植糧食作物。






第3594天2013-08-23

樹醫生時間~(摘自劉東啓教授演講內容)

從小我們被教育的總以為:「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實際上樹的高度和根的深度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土壤土層下30公分才是植物最重要的生長腹地。根要呼吸,需要氧氣,土壤就不能硬的像水泥,鬆一點比較好。需要水,但不能積水,泡在水裡,無氧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乙醇或乳酸,傷害根系,造成樹勢衰弱。所以有水,且排水良好,土層下30公分的空間的友善提供,是需注意的棲地環境。而深入2.5公尺底下的泥土已經缺乏氧氣,所以樹根很難在樹底下深達2.5公尺的環境中生存喔.

世界地理雜誌曾經報導美國與
瑞典共同驗證世上最高的樹──世界爺,高一百二十公尺,近四十層樓高。

世界爺之所以可屹立山谷,並非扎根深,而是因為山谷裡一百多棵世界爺的樹根編織在一起,像一艘巨船,上面隨狂風搖晃,下面卻不受影響。若世界爺沒有這麼多夥伴共聚一起,就不可能成為巨木,所以要形成巨樹,需要具足很多條件。

說起來樹木彼此之間懂得共同合作,我們人呢?



加群二维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环保酵素救地球 ( 鲁ICP备19040000号-1 )

GMT+8, 2024-11-21 21:03 , Processed in 0.155784 second(s), 20 queries .

环保酵素救地球-爱酵素、爱生活

© 2001-2015 hbjsjd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