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释何以“自然环境教育”(绿色教育)不止于灌输生态知识及推广污染防治行为,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令他们反省人类文明如何走上了毁灭的歪路,于是内心再次绿化,本性得以恢复。 “这棵树好漂亮哟!”女儿那时还在唸小学,我们在等巴士,她指着马路对面的一棵树这样说。在那一刻,我的内心忽然充满了喜悦、满足、成功的感觉,好像十年的工夫收获在眼前。 多年来不断有记者、节目主持人、教育界的朋友问:“你是怎样教育子女环保的?”、“你怎样向他们灌输环保知识?”,我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不教子女环保,更不会主动去‘灌输’甚么环保知识;‘环保’,是不可以‘教’也无需‘教’的,我们致力的目标是培育出绿色的人生观,让下一代明白自己在天地间的角色,按照这样的理解幸福生活。” 以上的问题反映出我们这种社会对于绿色教育(以至教育本身)的普遍误解。 直到廿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传媒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家长都未有绿色教育的概念。后来,香港政府的教育署开始推行“环境教育”,各学校社团逐渐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踏进了廿一世纪,大家对于这种工作的目标、意义、方法的认识有多少?我们不妨先搞清楚"Why"(究竟为何而做)。
1. 为甚么做绿色教育打仗必先订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教育工作者若能厘清“自然环境教育”的本质,做起来不但可以少走冤枉路,避免“好心做坏事”,还会事半功倍。 在许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心目中,似乎“自然环境教育”只不过是灌输生态知识(例如酸雨怎样形成、何谓食物链),或是针对污染防治的行为改变(例如减少使用发泡胶、将纸张送去回收再造)。客观地说,目前各学校的有关工作绝大部分都属于此类。 其实,香港教育署订下的“环境教育”宗旨是“鼓励学生恒久地关注环境的当前情况及未来发展,使他们能够就环境保护作出有见识、有根据和实际可行的决定,俾能成为一个有贡献和责任感的市民。”教育署并指出:为达至上述目标,学校在推广环境教育时,应帮助学生 (1)欣赏和爱护大自然;
(2)尊重环境和养成对环境的责任感;
(3)获取有关环境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环境的正确态度,
俾能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工作;
(4)恒久地保持对保护环境的承诺,使地球生生不息;
(5)根据对地区性环境问题的多方面了解,提出解决该等问题的办法;
(6)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俾能有助于环境的有效管理;
(7)认识在解决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上,香港在国际间应扮演的角色。”
这样的指引视域的层次不低,可是就至今为止我们的学校的实践来看,总是差了一大截(例如看来从未有一所学校拟订过“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更遑论试图落实)。(注1) 症结看来还是在于大家对于这个工作任务的背景认识出了问题。倘若教育工作者以为目前人类文明发展“很OK”,没有甚么大问题,自己和周遭的人生活情况和生活方式也没有甚么大问题,只不过是欠了一点点环保,只要多做就没事了,那么恐怕当局再加油宣传,再拨出十倍百倍资源去搞环境教育,也只会停留在皮毛的层面,“有声势欠实际”。 如果推动者本身充份明白到这个任务的背景,真正感觉到个中的迫切性,推动起来必有另番景像。 实情究竟如何? 1.1 认清楚人类的处境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环境保育工作的本质与意义,大有助于了解我们正在做甚么。 1.1.1 乐园变成了灾区二十世纪上半期,科技不断发展,人类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以为终于可以解决天下间的所有问题;科学的发展加上社会制度的进步,将会带来人间天堂。 一九六一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教授(R.Carson)出版了《沉默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一书,惊告全球各地大量滥用化学物质,势将引起生态大灾难。 由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噩耗频传,各式各样的冲突矛盾、“意外”、惨剧纷纷爆发。科技失去了控制,世人开始惊觉,地球正在受到无情的破坏,众生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将来整个世界污染、丑陋、资源乏匮、粮食食水短缺、气候大变、动植物纷纷绝种……大家生活在我们这一代的愚蠢所造成的地狱里。 来到二十世纪末年,由于人类自私盲目的生活方式,地球上每一小时至少有一种生物绝种。我们时常谈到“濒临绝种的生物”,却很少会想起原来自己是其中一个。 所有统计数字的预测都至为悲观!粮食短缺、人口爆炸、气候大变、资源枯竭、核子灾难、环境污染、人性转变、遗传基因突变……。 大地早已再无净土。 与此同时,世上大部分地方大部分的人,生活得越来越困难,感到越来越不满足不快乐。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户户堆积了越来越多机器,表面上提供了方便、舒适、娱乐,事实上大家内心越来越空虚、失落、彷徨、焦虑(不知道害怕甚么),越来越多欲望需要满足,却始终得不到。 “罗马俱乐部”创办人奥里利欧˙裴彻在一九八四年逝世前,讲了这样的一番话:现在,我们正在处于人类历史的危急关头。现在这个时候,比一千五百年前影响大部分文明国家的‘黑暗时代’情势更为险恶,急转直下,世界各地局势躁动不安,受到牵连者数目空前,世人的需要和期望一天一天增加。越来越多难题我们无法处理、甚至无从理解,它们亦一天比一天严重,一天比一天复杂。人类被自己造成但无法控制的力量所推着走,步向灾难。
当时,肯听这种警告的人少之又少,世人大部分仍然沉迷在“发展”和“科技救世”的美梦之中。谁提出人类面临绝境的呼号,都被视为疯子或无知小人。裴彻进一步预言过: 各式各样的灾难即将接二连三出现,比大家想像中会来得更早。这些事情发生是不可抵抗的,起初它们只是偶然出现,但渐渐蔓延到各地无处不在,除非我们人类立刻改变方向。我们必须当机立断,因为这项重大的工作非常艰巨。
裴彻先生是现代史上第一代的绿色战士,凭着过人的眼光与办事能力,在国际间发扬环保思想,推动文明转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年他这些预言,果然逐步应验了,明白世情的人纷纷恐惧、绝望,地球这艘我们唯一赖以栖身的太空船确实有难,我们集体命运凶险。 1.1.2 救亡工作开展一九六○年代期间,历史上第一代的生态主义者出现,呼吁世人保护环境,以免整个地球生态崩溃。那个时候的“环保人士”,固然有一小部分是先知先觉、目光远大,有脑有心的科学家、宗教家、教育家、政治家,但是大多数而且曝光最多行动最烈而引起社会注意者,往往都是长发披肩、足履凉鞋、放浪形骇,反对建制的边缘人,其中不少还吸大麻、鼓吹性滥交、不务正业。当时的“科学”又未有甚么令大家信服的数据,证明果然有生态危机,难怪世人对于环保的呼声充耳不闻,当作是哗众取宠的狂言,最多一笑置之。 到了七十年代下半期,由于“绿色政治”兴起,欧洲多国的绿党“大动作”吸引各方注意,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纷纷从自己的专业提供可靠的生态灾难资讯,而且越来越多穿西服结领带的绿色人士站在不同的岗位传扬“绿色”信息,于是社会各阶层逐渐认认真真听,并且接受事实,像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之友等组织壮大,得到建制的承认和越来越多人认同支持。 一九八○年代期间,大规模的生态灾难接二连三在地球不同角落爆发,以前生态主义者提出的预言一一应验,大家开始明白到“环保”不是拯救某个森林里那些白犀牛或熊猫,而是人类本身的前途岌岌可危:热带雨林大规模被毁坏,导致全球气候大变,日后甚至没有足够氧气供大家呼吸;南极上空那个臭氧洞,也在人类的集体意识之中,留下了不易磨灭的阴影。二十年前被嗤之以鼻的末日警告,纷纷变成了眼前的现实,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大批大批加入绿色阵营,各国政府也开始把绿色人士提出的政策主张付诸实行。 1.1.3 告别幽谷灵光乍现人类的文明集中于改变环境来适应人的需要和欲望。科技运用了自然的力量已发展到足以征服大自然的地步,人类也勉力改善法律和社会的体系,因为大家相信经过了这些改变,科技又提升到高水平的话,人类就会得到完美,世世代代快乐生活。科学家、技术专家、政治家和法律专家为自己的工作自豪,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工作造福人群,社会将会因此重视、尊崇他们。 他们的荣耀和公信力现在受到质疑,很多人开始认为:这些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的人,可能正在带全人类走向灭亡。美国和日本许多青年团体已经拒绝了科学和现代生活的恩惠,他们虽然不是过原始生活,但却搬到野外,建立公社,和大自然和谐地生活。这些人数目不多,行动却很极端,大多数一般市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跟随他们,但与他们颇有同感。
以上的话是日本当代哲人池田大作在一九七○年代讲的(注2),他提到二十世纪末年正在进行人类文明大革命,描述科技和政治社会的改革曾几何时带给人类乐园的许诺,终于在二十世纪中期希望幻灭,用他的话说:在一九七○年代,只有高瞻远瞩的人才看出人类前途如何黯淡,踏进一九八○年代,连科学家也纷纷醒觉到人类面临的危机,甚至法律与社会体制的完善化,亦无济于事: 良好的福利制度纵可解决物质方面的困难,却未必可以拯救人的精神痛苦。其实,社会的物质越丰富,社会大众精神越不稳定,内心越不满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困难时期和战后,日本的精神病患者不多。但是随着国家繁荣起来,患精神病的国民人数激增。 一九九○年代来到,另一个新浪潮接踵而至。环境保育的意识普及之后,推动绿色运动的志士们发觉:地球生态危机的背后,原来潜藏着深层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破坏之所以可能发生,乃是因为世人的内心早已受到相当彻底的破坏。于是,一场“心灵环保”的革命静静展开,在风声鹤唳之中,大家被迫(也受到刺激启发)质问又反思:人(我)究竟是谁?人类在这个世界里占甚么位置?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怎样才可以安全快乐地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之中?(注3) 环保运动的灵性化,成为了人类文明由科技地狱的噩梦中自我拯救的开始。过去几百年,人类愚眛无知地把宇宙当做无情无义无知觉的死物,狂妄地向大地予取予携,为所为欲,结果我们搞出了一个毒物满布、危机四伏、哀鸣遍地的荒原。今天,大家逐渐觉醒,寻找出路,在彷徨之中看到一线生机: 当前人类存在的威胁只有一个办法解除,就是一种个人内心革命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必须由宗教来启发,这样才可以产生意志力量,排除万难,把新理想付诸实行。(注4)
2. 怎样做绿色教育既然绿色教育工作涉及众生千秋万世的安危,面对的“敌人”又那么强大,参与者需要的知识、智慧、眼界、热忱自当非比寻常。 文明的转化,总是依循一个规律,经过连串的事件发生,过程是: 理解实况→ 拟订策略→ 个人决志→ 个人行动→ 机制配套→ 集体行动→ 文明转化 上文分析了“实况”,以下谈策略。
2.1 认清楚文明的出路首先,大家必须搞清楚出路在哪里。 这个凶局想转危为安,恐怕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将灰色的世界观回复绿色,即时复归自然。 踏进廿一世纪,各地有远见的人纷纷觉醒,看到过去一两代的愚眛疯狂,明白到人间若要有可持续的未来,世人的集体意识需要有翻天覆地的范式转移: 2.1.3 要以地球安危为重弄毁了这个唯一可以托身的小行星,我们自己活不下去,更变成千古罪人,对千秋万世尚未出世失去享受生命机会的后代负咎。 因此,凡是对地球生态不利的行动,都是罪恶。我们时时刻刻每一个行动。从用一张还是省一张纸巾到开冷气机还是开风扇,往往都是在裁判地球死刑还是缓刑。末日已经开始了,人人都有责任扭转灭亡的劣势,这是做人的重大使命和意义。 工业主义与消费主义诱使人不断追求物质的满足,在自己身旁堆满了文明垃圾,更付出宝贵的精神时间来做无意义的事——包括沉迷于物质的享乐与拼命赚钱去买这些东西。结果它们始终不能满足人的内在需要,人再追求更多更新的产品,误以为只有这样才会终于得到满足。 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只有从人生观方面开始改变;简单的生活原来非常有乐趣,令生命更有情趣。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科技玩艺才幸福快乐,摆脱了他们才有时间和精神跟自己、跟亲人朋友相处,真正享受人生。 也只有这样,地球才有前途,污染与资源问题解决有望。 2.1.12 要再肯定灵性生活物质主义生活令人愈来愈忽略自己存在的灵性层面,妨碍人追寻灵性的境界与满足。现代人与大自然割裂,忘记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失去了对自然的虔敬、景仰、尊重。结果人生失去意义,迷了方向,长期空虚彷徨,向物欲的死胡同里钻。 与大自然恢复沟通,是现代人寻回自己,解决存在终极问题的好办法。 既然人类当前面临的集体危机源于内心,那么把环境问题构成了科技的、生态学的、政治经济的问题来处理,难免椽木求鱼。 心病还需心药医。 这次亘古未见的灾难,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使世人回复绿色智慧,过简朴的生活,再次由灵性境界(而不是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具体实行起来,也就是及早由物欲之中解脱出来,大家集体反省:“人生在世,究竟需要甚么”,不需要甚么,强调心灵与灵合的重要,以禅的语言来说,就是“找回人的本来面目”。 大家痛改前非,不再依靠物质生活来企图获得快乐满足、重头肯定自己是灵性的存在体(Spiritual being),追求简单而精神丰盛的生活。
2.3 坐言起行绿化生命谈过了绿色教育的"what"(是怎么一回事)与"why"(为何而做),我们且进一步研究"how"(如何去做)、"who"(谁去做)、"when"(甚么时候做)、"where"(在甚么地方做)。 答案很简单:"Children never listen to their parents. They only copy them."(子女从不听父母说甚么,却有样学样。)言教不如身教,这是古今不易之理。 所以,做师长的若自己思想言行绿色,已经是个绝佳榜样。若办不到,多做徒劳无功,多讲更有反果。师长最大的功德是不做反教材。 具体来说,在个人的层面及机构的层面,教育工作者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来培育下一代的绿色人生观、绿色生活方式。 2.3.1 个人生活的绿化我们的人生回归自然,就是不再做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的奴隶,抓回主权,过上文介绍的那种内心丰盛的生活。(注5) 美国作家爱琳o詹姆丝写了一本 Simplify Your Life(台湾译本叫《生活简单就是享受》),不但一纸风行,举世还掀起了简朴的生活热潮。 “简朴生活”绝对不是甚么新概念,人类的生活方式就是由极端简朴开始的,只不过是近年大家迷信物质主义,被消费主义、商业主义下了降头,才需要一本又一本教人简化生活的书来当头棒喝。住在巴西热带雨林里或是撒哈拉沙漠中的族人一定觉得好笑兼荒谬,不过我们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毫无疑问个个都可以简化起居饮食和简化种种生活上的事情、争取比较合乎人性的存在境界。 詹姆丝女士列出了一百种简化生活的方法,原来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跟消费习惯有关的,以下介绍其中几点:
- 将购物时间削减一半
方法是出发前预先在纸上写好这次去购物要买甚么,记得按照记录逐一去买,尽量不理其他商品。这样你就会有更多时间来享受闲暇,又可以少买大量根本不必要、往往因用不着而变成的垃圾。 - 需要干洗的衣服尽量不买又不穿
送衣服去干洗不但费时花钱失事,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现在已经有愈来愈多不必干洗的上班服可供选购。 - 宠物问题单纯化
即是说好好想清楚才养宠物,就是要养的话,尽量用简单的方式去养。 - 简化搬家
趁搬家的良机尽量丢掉不再需要的旧物,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打包之上,预先做好计划把用品打包。 - 卖掉汽车改用公共交通工具
你很可能会发觉原来没有了汽车,少了好多烦恼,生活更方便更充实。 - 缩小衣橱
买最喜欢又容易衬款式的衣服,尽量令每一件衣服都可以配搭其他的服饰,可减少首饰。 - 减少娱乐方面的开销
凡是要花钱享受的娱乐,都可免则免,这样你可逐渐享受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好好休养生息,内心还可以快乐满足。 - 减少吃饭的应酬
改用更有意义、更省时方便的形式来与朋友共聚,你会发觉上馆子饮饮食食真的绝非理想的社交方式,少上馆子身体也健康得多。 - 不要寄圣诞卡
一定有更省事、符合环保又真正能表达情意的问候对方的方式。 - 简化送礼
尽量不要为了非送不可而送,而是发乎真情,多用心思。 - 只留一张信用卡
你的财务负担和心理负担相应减小,再次逍遥做人。 - 简化饮食习惯
用简单的方式煮饭,每餐吃的种类与份量减少。 - 增加生机饮食
一星期至少一次“全水果餐”,或者做果汁断食(不吃东西,只喝果汁),清理肠胃又排毒。 - 带午餐上班
这样可以无须去食肆抢位,免得劳神伤财,减少应酬,吃得健康,兼且省下时间独处,好好休息。 - 不吃成药
把家里的西药全部丢掉,以后不再去买成药,用顺乎自然的方式保健,过有规律的生活,保持健康。 - 化妆时间限十分钟
妆扮的时间花得不值得,改用简单又有效的方式整理头发、护肤、上妆。尽量减少使用化妆品的品种。 - 用小型手袋
尽量减少手袋的体积,把办公室的东西留在办公室,把家中的东西留在家中。 - 丢掉所有多余的东西
凡是可以只拥有一个就够的(例如手表),不要买第二个;凡是长期都用不着的东西,丢掉或送给别人。
2.3.2 学校文化的绿化除了师长个人的绿色榜样之外,学校作为教育环境有多灰,有多绿,也是绿色教育成败的主要决定因素。学校教育环境包括校园的条件、课程、课外活动、人事制度、风气与传统等等。以下的问题可以作为核对的重点: - 学校空气是否清新安全(是否靠近公路、喷废气的工厂或邻近商业大厦?)学校当局出了多少力去改善空气质素?
- 学校环境是否宁静?(如果老师上课需使用扬声器,那么问题的确很大了。)学校出了多少力去减少噪音污染?
- 学校是否有比例合理的空间,包括休息的地方、操场、宽阔的走廊等?
- 学校的建筑与装修是否符合绿色原则?(例如天然光多不多?是否节省能源?有没有采用自然而非人工的装修材料?所谓“风水”好不好——感觉得是否和谐舒服等。)
- 学校是不是制造特别多的垃圾?(例如举办课外活动时大量使用一次性的纸杯或发泡胶盒木筷子等?)
- 校长和老师们是不是多数驾车上班?
- 校长和老师们是不是多数抽烟?校长室教员室有没有烟味?是不是严格执行全校所有地方禁烟?
- 小食部和饭堂出售的食品和饮料是否绿色?(例如有没有回樽的饮品?有没有素食选择?各种食品饮品是不是很多味精、染色素、防腐剂等等?包装是否过于浪费?有没有水供应?)
- 学校有没有提供免费清水供师生职员饮用?
- 校服是否绿色?(如果是人工纤维的,对人对地球有害。如果是白色,则特别难洗濯,而且要洗得频密,浪费人力物力,污染环境。)
- 校内是否种植了很多树木花草等植物?
- 学校有没有鼓励学生在校内或家中种植物作为消闲或学习(尤其是采用“有机”的方式种可食用的植物?)
- 校方是不是慎用纸张呢?(例如讲义是否影印一面而已?派发的讲义是否真有必要?学校有没有因为招生需要,招徕学生而滥发宣传单张或募捐筹款?)
- 学校有没有因不合理的制度而造成浪费?(例如规定每一科每个学期必须开新的校簿,以至大量未用完的校簿要丢掉?是不是更换教科书过于频密?)
- 校方及学生举办的活动,例如旅行、晚会、开放日、运动会有没有浪费资源?
- 师生有没有定期举办旧用品、旧书交换或出售服务?
- 学校的图书馆够绿色吗?(例如有没有订阅本地或外国的绿色期刊?绿色书籍和视听教材多不多?)
- 师生有没有好好运用壁报、学生报、周会、功课(例如写读书报告)等方式推广绿色教育?
- 学校有没有经常邀请校外的人士(例如绿色团体代表、绿色政界人士、环保署代表、有机耕种专家、环保工程师等)来作绿色主题演讲?
- 学校有没有在课内或课外举行绿色调查研究(例如学校环境黑点追踪、师生绿色生活意向等)?
- 学校有没有举行班际、社际或个人的绿色比赛?(例如绿色征文、美术、手工艺、摄影、漫画标语创作、演讲、常识问答、改善环境计划、戏剧、填词、歌唱等?)有没有参加这些校际比赛?
- 学校有没有举行各类的绿色展览(例如在开放日以绿色为主题)?
- 学校有没有经常举办绿色参观或实践活动(例如参观野生生物保护区、有机农场、垃圾堆填区、再造纸厂、自然生物中心、参加农场劳动日营等)?
- 学校有没有绿色社团?它们运作成功的情况如何?会员的精神状态与会员之间的关系好不好?
- 校方及师生有没有加入绿色团体,有没有支持它们的活动(例如参加校际比赛、清洁海滩、为它们筹款或卖旗)?
- 家长有没有参与或用各种方式支持绿化校园文化的工作?家长教师会在这方面出了多少力?(注7)
3. 心灵的集体觉醒、再着魅由上文的讨论可见,文明的拯救不能单靠“环保”,而绿色教育的目标正是激发这场“心的革命”,而方法是师长洞悉先机,以身作则,让学校先绿起来。
3.1 息心、息灾究竟这个内心再绿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试用较为具体的方式说明。 首先,我们反省到自己目前生活方式如何违反自然的本性(包括人性),明白到这种环境何以住不下去,活不下去,正如台湾一位银行主任王玉章写了一篇《留住一片净土》文中指出: 按照目前的经济成长率,我国到公元二千年应早已迈入已开发国家的行列,可是,如果我国环境污染恶化程度不变的话,我们不难想像,届时我们将无洁净的生活空间,生物大量遭受摧残,生态平衡大受破坏,我们神经质的倾向必然与日俱增。我们每日惶惶然,空气是否有毒?食物是否有害?水是否洁净?终至完全暴露于恐惧之中;我们将由破坏环境的杀手,成为自然的杀手。环境污染导致严重的失败成本,将使经济成果及环境资源受到侵蚀,而成为生活品质最低劣的‘工业化地狱’,届时再努力于防治工作,便为时已晚矣!(注8)
现代社会究竟为了甚么竟然沦落到这么可哀可叹的地步,环境毁坏到如此危险的程度,以致与大自然恢复沟通几乎变成了妄想? 台湾作家、哲人孟东篱描述的人类“心污染”解释得很清楚: 心污染就是贪。人心内在的污染几乎都由贪心而来。贪吃贪喝,贪财贪乐,贪着‘拥有’许多东西。…… 是贪心使人追求名车豪居、华服美食。是贪心使人追求各种过分的器用方便,是贪心使人不能以喝一点清茶清水为已足,却非要追逐各种汽水、可乐,是贪心……使人要去‘征服’埃弗勒斯峰——否则那‘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者,岂会非要爬到它顶上去不可? 就是由于这贪心,才有了这样的高楼大厦,……才有了这样炸山崩山,才有了这样赶尽杀绝的森林砍伐,才有这样大量的车辆,才有这样大量的石油消耗,才有这样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才有这样庞大的城市,才有这样消化不了的垃圾。 大城市的形式,当然是现代一切罪恶的渊薮,但这渊薮的根源却是由于人类贪图享乐,贪图刺激,贪图热闹,贪图方便,是由于人类好逸恶劳,是由于人类只要有办法,便把劳力生产的担子丢给别人,而自己则一头扎进享受集团——城市——中。
孟东篱指出,外在自然的污染,其实都是以上那种内在污染的恶果,他提出沉痛的警告说:大自然 现在被我们残忍无情的破坏了、污染了,如果不及时觉醒,不及时挽救,就会被我们毁灭,而随之毁灭的当然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子孙孙——问题是,我们还会有子子孙孙吗?——因为我们毕竟不能逃脱到自然界之外,我们不能自外于大自然。 可惜,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显浅的不易之理:“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了我们自己,攻击自然,自然就会攻击我们。”
这些话,一针见血道出了绿色思想的核心。 说真的,人类在没有发明出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消耗法以前,要想挽救这个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节省能源,而这个意思绝不是只少消耗石油产品而已,而是涵括了更基本的层面:少用车辆、少盖房子、少吃、少穿、少坐飞机、少做旅行,而最重要的是,少住大城市——要有更多更多的人回去,回到乡村去——当然,可以是弄得像小乐园的乡村——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去,在那里去耕作,去涵养,去教育、去领会和享受人生,去悠然的与那里的土地相待。 以上盂东篱这番话,道尽了绿色思想的基本立场,也代表了当代高瞻远瞩的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观点。他像古代无数文学家一样,洞悉到人与大自然原本存在的那种关系: 如果能够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自然世界固然充满了威胁性的力量,但同样充满了美与安详,青草可以像海与日出那样悦目,乔松和槭树枫树可以像白云像君子有一种气象,各种花卉可以有一种悦美,不只滋润蜂蝶的生命,也滋润人类的心灵,山岳崇高,河海远大,到最后我们必然会发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不然不可能对自然产生这样的呼应。我们之能呼应自然,是因为跟自然有相同或近似的频率,是由于这样近似频率,她才能够呼,我们才能够应,这正像歌德所说,人能够看到光,因为人的眼睛中有光,或说人能够看到太阳,因为人的眼睛中有太阳。 我们同样可以说,人能因看到自然而喜悦,因为他心中有这喜悦,人因为看到山与乔木而壮阔清高,看到花卉而温馨香美,是因为他心中有壮阔清高,有温馨香美,是因为他心中有高山乔木与花朵。”(注9)
对了,我们现代人失去了的,正好是这种心物沟通的境界,由于物化的堕落,我们内心的“频率”早已走了样,接不上大自然的调子。我们像西方古剧里的浮士德博士(Dr. Faustus),为了眼前的享乐虚荣,明知日后走上毁灭之路也甘心做魔鬼的奴隶,屈服在物欲面前,放弃长期的、真正的幸福。
3.2 心净则国土净大约一千年以前的某个春天夜晚,我们熟悉的诗人苏东坡路经黄州一间酒家,饮得醉醺醺出来,拉马到一条溪边躺下。照他自己说:“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因而作了一首调寄《西江月》之词,抄在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请看那个时代,随便找个地方醉倒,就有那么优美浪漫的环境:青葱的草地、舒怀的清风、碧绿的杨柳树、清澈有波纹的溪水、白玉盘般的明月、迎接朝阳的杜鹃啼声……。如果东坡居士生在今日,醉倒元朗锦田河畔或横头磡沟渠边,还会不会“疑非尘世”? 我们也熟悉的另一位爱国同胞辛弃疾先生伤时忧国之余,也曾作了一首《清平乐》,描述自己的村居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陋的居所,伴以绿茵清流。村民的三个小孩是那么健康、快乐、率性自然:老大在河的东边除草,老二手编新笼来养鸡,老三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躺在水边剥莲子,做有建设有意义的工作。香港同样年纪的孩子,有多少个逃得脱天天“囚笼学校——补习社——电视机”的悲惨命运? 又,为甚么同是“搵食”,今天我们要一星期五天由早到晚忙忙碌碌在非人生活下条件下奔波卖命,而张子和(730-782年)笔下的渔翁却活得那么令人向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3.3 安守本份率性自然:EQSQ 高境界台湾农禅寺的释圣严法师在《心灵环保》一书中说: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环保,一是物质环境的保护,一是正本清源,从人心的净化做起;前者治标,后者治本。
所以,绿色教育是不折不扣的“人性”教育,帮助学生恢复天然的本性,不致物化、停止助纣为虐增加人间的苦难。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致力将一个一个灰旳心再次转为绿色,好使灰色的文明终告绿意盎然。教育工作者首先由简朴而有生态道德情操的人生之中,体验到顺乎自然做人的欣悦境界,然后生命影响生命,泽及后学。于是大家不再企图操纵自然、剥削大地及其上的生物,反而欣常、赞叹宇宙化工的神奇,从此以感恩又战战兢兢的心情,做地球这艘太空船守本份的旅客。这个集体的转化,就是所谓“再着魅”(re-enchantment)——再次沟通天地冥合万化。
人,来到这个世上,本来就是百分之百“绿色”的。 正如每一只小猫、每一尾小鱼、每一条小蜺,生下来都完全“绿色”。 “绿色”是一个代号,表示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有些宗教人士称之为神的意旨。〕 我们每一个细胞里都有预设的基因程式,促使我们在某个时刻做某件事,令自己活得好、令世界更妥善。 可惜,“文明”□染了我们。 我们衣食住行娱乐工作,处处违反自然。 我们忘记了宇宙是和谐平安的地方这个事实。 更糟糕者,是我们竟然遣忘了本性,改为糊涂地盲目地疯狂地追求虚妄的物质感官满足、污染心灵、破坏大地。 此所以今天的人间鬼哭神号,人人自危,大家无能无奈、绝望恐惧。 教育界开始重视“自然环境教育”,代表□醒觉。教育工作缔造人类的未来,绿意乍露,显示生机,可见我们还是集体命不该绝。 等到我们的学生见到一只蚂蚁,不会“自动”踩死牠,面对满桌鱼肉,不忍举箸,闲来宁去欣赏海浪声和虫鸣而不去唱卡拉OK,绿色教育即告成功了。(注10) (身为教育工作者办得到,绿色教育亦已成功过半,恭喜。)
注译:1. 可参照作者建议《拯救地球的100种方法》,见www.SimonChau.hk。
2. 收录在《为时未晚》一书内,原着于1984出版。
3. 参见周兆祥《绿色思想》(香港:明窗,1989)。
4. 这是历史学大师汤恩比晚年与池田大作对谈时讲的一段话。
5. 周兆祥在《绿色生活贴士252》(香港:聚贤馆,1991)中提出了此时此地大家都可以参与改善生态环境、绿化人生的主意200多种。
6. 张至璋译《自求简朴》(台北:立绪文化,1996)页12-18。
7. 详见前引《绿色生活贴士252》(香港:聚贤馆,1991),第5章。
8. 柴松林、李庆荣合编《二百人看二千年》(台北:新环境,1987)。
9. 孟东篱《爱心哲学》(台北尔雅,1985)。
10. 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态,正是灵性商数(SQ)的一个指标,显示一个人活得幸福、满 足————见王毅、兆平译《灵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页201-2。
http://www.simonchau.hk/Chinese_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