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环保酵素制作精华贴

环保酵素使用经验精华贴新手必读:环保酵素简明手册
环保酵素使用:家居日用的好帮手杭州电视台:垃圾减量与环保酵素防止酵素瓶爆炸的方法
hot! 北京酵素使用及规模化制作经验环保酵素还了我一条清澈的小河

《浙江日报》报道环保酵素推广工作

查看: 3187|回复: 0

李一道长《养生有良方》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 15: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酵素微信公众号
何以解忧:学会在当下优美地生活
  再来说“忧伤肺”。《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忧为什么会伤肺呢?“忧”是形声字,以“忄”为形,以“尤”为声,本义是担忧、发愁、忧患、忧思等。尤,异也,怪也,饱含怨恨、归咎、责备、怪罪之意,核心就是一个“怨”字,像我们常说的“怨天尤人”等。这个“尤”与“忄”并列,那“忧”就会集中体现为“忧愁和忧患”,其中大有排斥“愁”、排斥“患”的倾向。


  心中总是有一种怨,有一种怪罪,有一种责备?那,这就是“忧”。也就是总有一种怨存在着,有怨在就会有担心在,对肺的影响随之就来了。


  “肺乃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主皮毛,主呼吸,是连接身体内外的第一桥梁。通过肺的作用使人和谐于天地之间,人的有板有眼的节律是由肺掌管的,这个节律必须与天地相合。所以肺的呼吸的桥梁作用必须要全然地开放才行。如果总是担心呼入有害气体,那肺马上就无法正常运作了。


  其实你无论担心什么,都会影响到肺的开放程度,呼吸越来越浅,肺活量越来越小,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在肺进行良好交换,“诸气愤郁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咳胸盈仰息”(《灵枢•本神》),气郁、郁闷愈发严重,肺受伤已经在所难免。


  大家看过《红楼梦》,知道林黛玉得的痨病,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肺结核。林黛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忧怨。“无语怨东风,闲愁万种”就是描写林黛玉的忧怨之情的。这是大家熟悉的“忧则伤肺”的病例。


  那何以治“忧”呢?“喜胜忧”!对于一个忧怨中人,经常给他点喜乐,多说一些喜庆的事,帮他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对他是有帮助的。但这只是外在的临时的对治办法,不能根治。


  而且?灵枢•本神》说:“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喜虽然能胜忧,但过分的喜乐会伤到魄,魄力下降,相传之官的治节作用就不灵,久之肺气对肝气的制衡减弱,肺照样会受到伤害。要想根治,彻底走出忧怨的阴影,就必须觉知到忧怨并且穿越它。


  一般忧怨的人总是把过去直接投射到未来,才会对未来总是忧心忡忡。他们感受不到当下的每一刻都是完美的,一切具足的,感受不到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切,只要去享受就可以了。


  可是这些总是忧怨的人,不去享受当下,总是担心未来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他们生活在幻想中,?对当下的一切熟视无睹。只要活在当下,担心马上就会消失,当下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不用对当下担心,也不用对当下忧怨,担心和忧怨是必须具备时间和空间这些条件的。


  你和别人存在空间,才可能产生怨;对未来有时间,才可能去担心。只要活在当下,担心、忧怨无法存在了,那就剩下享受,并由此生出感恩了。太好了,我现在享受的一切原来是那么多人、那么多因缘共同创造的!感恩都还来不及,怎么会有忧怨呢?这时才能从内心真正打开自己,彻底敞开心扉,肺也随之大开大合,肺郁气滞就会慢慢地散去。






《黄帝内经》教你克制怒气的方法
  还有一个是“怒伤肝”。《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关于怒伤肝、气大伤肝,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怒是肝之志,也是肝“木”成长抒发的气势。《素问•举痛论篇》讲“怒则气上”,应了那句“怒发冲冠”的成语。“怒”是抒发的极端状态,我们也用“心花怒放”来形容蓬勃的心态。“心火”的后台是“肝木”,心一动,肝马上跟上,心主火热,肝主风木,风助火势,?助风威,则不可遏制,那就是怒。


  “怒”是形声字,从心,奴声。本义为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气愤、恼怒、怒火。《道德经》讲“心使气曰强”,但一般人做不到,只能是气“奴”心,只要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会冒“无名”之火,气“奴”心,怒就来了。


  《黄帝内经》认为治“怒”的情志是“悲”,“悲盛怒”,一遇到悲伤的事,怒气就消了,怒不起来了。但这临时用一下还行,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能从根本上治怒的是“恕”。


  《论语》中,子贡问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平和情志的功夫。


  如果从汉字本身的意境来说就更有意思了。“怒”和“恕”只差了一笔,如果把“奴”字右边的“又”的撇、捺打开,放一横撑住,就由“怒”化为“恕”了。其实本来就是“恕”,只是因为掉了那一横,导致左右笔画没有支撑而交叉,才变成“怒”的。那一横很重要,是不可掉的,这一横就是“止”啊!“知止”才会有“喜怒哀乐之未发”及“发而皆中节”啊!




为什么狂喜之后总有失落感:心脏的另类伤害
  最后说“喜伤心”。《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在中国文化中,七情有两种版本:一是医家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一是理学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里只讨论医家七情,因为它和健康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只有“喜”字的结构不含“心”,其余六情,有四个“心”两个“忄”。而恰恰《黄帝内经》说:“喜伤心。”你说妙不妙!


  前面讨论了“忧思惊恐怒”对健康的影响。其实“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平常人是不容易感受到的,而“喜伤心”则不同, 只要稍微细心,就能觉察到。


  我们只要非常高兴或兴奋过后,心中就会出现若有所失的空虚感。这用现代医学的话说,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有句成语“欣喜若狂”,为什么会狂?因为心不受约束。


  五脏本来是相生相克的,心属火,本来应有肾水克制心火。但实际上,肾水在下,而心火在上,心肾不交,肾水无法克制心火。而脾土无奈,肺金受克,肝是将军之官,本来就是以君主之命为天职的,这个服从命令的天职恰恰体现在“木”生“火”上,心者“君主之官”,本来就难以制约。


  当处于其他几种情志如“忧思恐怒”,心都在,而欣喜若狂时,“心”不在了。心不在,神就飘忽,整体处于混乱之中。在五脏的五行生克制化中,最薄弱的就是“心肾相交”。


  心性本来就容易浮躁,而肾水则容易“贪生忘克”,越是需要克制心火时,它却偏偏倾向于“生助”肝木,所以对心火的约束力是很差的。对付“喜伤心”的情志是“恐”,“恐胜喜”,“恐则气下”,气下则水火相交。经常有人得了笑症,大笑不止,吓唬他一下往往很有效。


  “喜”字也是个会意字,从鼓从口,意为击鼓欢笑。“喜”是指获得的快乐的感觉。“喜伤心”指的是“暴喜伤阳”,欣喜若狂会导致阳气不密,不密则不固。《黄帝内经》云:“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所以喜还是情致中的健康态,只是不可过分。


  喜悦的心情是“康”的重要标志,如果这个喜悦不是从外部获得,不是在娱乐场合获得,而是依靠自己内在身心和谐洋溢出来的愉悦,那才是真喜悦,真的健康了。“康”就是安乐、安宁,“健康”就是使身心的安乐、安宁成为随时随地。


  上面我们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七情扰动的各个方面。情志病各有特点,症状表现也非常复杂,但究其根本,都是因情志过分波动扰乱了人体的气机升降,导致脏腑的气机失调。


  虽然情志病可分别伤及各个脏腑,却总是首先“犯心”,首先影响到心,因为心主藏神,心是五脏六腑之主,精神之舍,主神明。“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可见七情扰动心是首当其冲的。其实人人都知道心平气和,但真正要做到却很难。人们已经习惯于心猿意马、心潮起伏,事到临头,面对得失荣辱很难不动心。


  怎样才能平息这颗“驿动的心”呢?《黄帝内经》讲“独立守神”,强调“形与神俱”,?就是把心拴在身体之“桩”上。所以,要把“正身”作为“正心”的起手功夫。




亚健康源于生命的缺失
  现代人普遍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什么是亚健康?就是健康不完整,健康处于缺失状态。缺失什么?我们先打一个比喻,比如硫酸分子式是H2SO4,而亚硫酸分子式就是H2SO3,亚硫酸与硫酸相比缺失了一个氧原子。


  那么亚健康与健康相比缺失的是什么呢?首先是缺失了阴阳平衡,或者气机紊乱,或者循环阻滞,或者氧气塌陷,或者阴柔硬化,或者内分泌失调等,主要体现在情志不遂、心态不端、情绪波动等等;其次是体制不健全,其中也包括缺氧、缺钙、缺铁、缺维生素、缺微量元素等。


  如果我们深入地追问,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大夫会告诉你很多原因,但就是不能确认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中华医学看来,一是有诸内必有诸外,也就是体内无论缺失什么,在外在的形象上都会表现出来。二是生理与心理?一体的,心物是一元的,也就是生理上无论缺失了什么,都会与意识密切相关。或者说,因为意识的缺失导致生物层面的缺失,反之亦然。


  所以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核心是个“知”与“不知”的问题,“知不知”与“不知知”是问题的两端,一端是知足的状态,是上,另一端是知之不足甚至不知的状态,那就是病。


  我们一般人很难全知,大部分都是心理学家所描述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留存和选择性扭曲”的状态,这也正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的一部分。如果再加上从“我”出发的选择性中的选择性,那我们的“知”的折扣可就打大了。如果全知是1,那么任何的选择性都会小于1,选择性中的选择性就相当于两个小于1的数相乘,那不就是大打折扣了吗?


  对于一系列事物运动变化完整的象,经过选择性的注意、留存、扭曲,信息的全息性还剩下不足一半了,我们喜欢的就接受,讨厌的就拒绝,就又打了一个对折,全息性就剩下很少一部分了,这正是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个比例。所以人们总是抱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太空学告诉我们,“月有阴晴圆缺”是假象,人也不存在什么悲欢离合。一切都是圆满的,每时每刻都是美满的,只是因为我们内心缺失了很多,才会感觉到世事的不圆满。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足,只好生活在对未来世界的梦想之中,放着现实如此良辰美景不去享受,而是去追求什么“梦想”。


加群二维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环保酵素救地球 ( 鲁ICP备19040000号-1 )

GMT+8, 2024-11-24 00:33 , Processed in 0.094529 second(s), 17 queries .

环保酵素救地球-爱酵素、爱生活

© 2001-2015 hbjsjd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