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环保酵素制作精华贴

环保酵素使用经验精华贴新手必读:环保酵素简明手册
环保酵素使用:家居日用的好帮手杭州电视台:垃圾减量与环保酵素防止酵素瓶爆炸的方法
hot! 北京酵素使用及规模化制作经验环保酵素还了我一条清澈的小河

《浙江日报》报道环保酵素推广工作

查看: 11322|回复: 10

赤脚建筑师任卫中和他的生态农宅-转自《建筑技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3 1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酵素微信公众号

文:任卫中

    在浙江安吉县剑山村,有五幢土木建造的房子,它们的历史并不长远,最早的一幢建成才八年。这些房子被当地人称为生态屋,它其实是一个非建筑师的实践作品,笔者就是实践者,真实身份是一位环保志愿者。如果要追溯建房子的初衷,则要从我的经历说起。
    我出身于农村,农村生活的经历让我了解到农民建房子是多么不容易。按当地农民的说法是,建一幢房子要掉三层皮,就是指建房使农民在体力和经济上极大透支。对当地农民所建成的洋房,我从没认同过,不管是从审美、使用功能还是舒适度,并且乡间建房还会经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尤其是建材工业对环境的危害让我忧心如焚,水泥厂和砖瓦厂在乡村遍地开花(当初的乡镇工业目前大多已倒闭),农民买了拖拉机大多是为运输建筑材料和生产混凝土,本属于大自然的河流、青山被开发商承包下来肆意采掘。
    付出这些代价,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墙面贴满清一色的各色面砖,铝合金门窗能被风吹动,在江南这种冬冷夏热的气候,这样的房子夏天不用空调就不能入睡,冬天又很冷。2008年我去广东旅游途经江西,那边的民居看了更让人心寒,墙体只是250px的红砖墙,还建得很高,大多是三层楼,而村中没有看到青壮年,也许他们多去了外地打工,为建这些房子不打工是还不了债的。
    农民为什么不再选择泥土和木头去建房子?并不是材料本身的缺陷,错在我们,我们没有提供好的样板房。那么怎样才能向农民证明泥土也能盖成好房子呢?而且房子的造价也会是便宜的,最后的方法就是盖一幢房子来证明。


    记得小时候家里房子扩建,墙体材料用的就是泥土,而泥土就在房子的周边挖坑取得,运输距离也只不过数十米,靠人力搬运,房子建成后,这个坑也就慢慢填平了,根本就不留痕迹。在农场,一些老房子被人遗弃后,经风雨的侵蚀,若干年后荡为平地,你也很难发现老宅的遗址,就充分证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再看人与人的关系,今天张三盖房子请的是李四、王五,等李四家建房子,反过来又来请张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即使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建得起房子。
    我们再看那些土黄色夯土墙,怎么看都觉得好看。如果看到一堵工艺好的夯土墙,人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摸一摸,这自然有了跟工匠的交流。能做这些夯土墙的也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那些做木结构的木匠不是改行了,就是因年老休业了。当我的第一幢房子建成时,向客人介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们现在再不去建这种房子,这些技艺就会消失,而我们再培训一批新人,需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呀!”
    当我决定自己要去建一幢房子时,尽管在材料上是早已经明确的,但要盖成怎样的一幢房子,该采用哪些设计手段达到冬暖夏凉,心里根本没底。曾经想让国外的生态建筑师来做设计,但了解到一幢房子的设计费足可以支撑当地一幢房子的建设费了,就觉得自己过于天真。求人不如求已,于是就有了自己学着做的想法。
    方案如下:房子为二进,左右厢房和正房以及大门围合成天井,这为第一进,厢房仍然是一层平顶。第二进的正房为三开间、两层,从正房的二层可跨入到厢房的平顶,厢房的屋顶就成为露台来使用,增加了空间的利用。而传统民居的厢房都为双坡屋顶,屋顶是没法利用的,并且厢房会遮挡正房的视线。
    有了这个想法自己就用木板做成模型看看效果会如何,还请一些朋友来提建议。有个朋友认为房子会比较闷,不可行,但我觉得可以。接下去的过程当然是找一块地,然后就准备建房子的钱,按当地的规矩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开工。墙体材料一部分来自挖掘地基得到的砂土,另一部分则是附近山区的黄土,再购入石灰,而木材则选用当地的杉木。

起居室改造前后
堂屋
茶室


    在施工时每天到现场监工,一方面是把意图告诉工匠,另一方面也为抓进度。房子的大体尺寸是预先定好的,但门窗的高度是在现场确定的——觉得高度合适就让工匠停下,告诉他就要这个高度;有些细节你认为要这样做,而工匠告诉你不行,你就听听他的意见,看看要不要改变方案。
    夯土围护,木结构承重,这是传统民居的特色。新建的房子对木结构作了重新设计,传统民居大多是五根柱子落地(一榀),新民居简化成四根,去掉了中间一根顶梁柱,目的是为了使空间连贯好用。屋顶为单坡,主要是考虑采光,同时为方便施工,除了中间四根大柱子是直接与梁连接,靠墙体的柱子全部是拼接的。






    在节能的设计上,颇费了功夫。厢房的采光仍靠天井,这和传统民宅没多大区别。小时候没冰箱,啤酒、西瓜就放在水井里,所以在天井中挖了一口水井,除上述作用外,还希望能影响天井的小气候。堂屋和天井之间当然需要隔断,不像传统民居的堂屋是向天井敞开的,冬天会非常冷。堂屋的北面墙只开设小窗户,东西墙不开窗,而墙上因有厢房限制了开窗,为解决采光问题,在南面各开两个室内天窗,天窗上方有大玻璃顶采光。
    在二层,为了使冬天的室内暖和,特意增加了玻璃面积,整个南向面几乎都是玻璃,六扇高窗,再加10m2的玻璃屋,没想到夏季二层室内的高温无法忍受,尽管在玻璃上做了外遮阳,但降温却不理想;冬季白天确实暖和,但到夜晚温度急剧下降,过多的玻璃无法保温。露台的问题是夏天暴晒,导致东西厢房温度过高,雨天天井进水过多,墙体没有屋檐的保护,墙面会被雨水湿透。
    针对上述问题,2011年和2013年分别做了二次改造,第一次是改了玻璃顶,去掉了二楼不必要的窗户;在露台上加盖雨蓬,第二次是把屋顶改成复合屋顶,用轻质泥土和泡沫保温,空气层隔热。二次改造效果显著,基本解决了建造时留下的问题,特别是屋顶特别有推广的意义,既是农民建房不用泥土,用砖混或者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仍可借鉴。

斜坡玻璃顶改造前后

露台改造前后


作者简介

任卫中,安吉赤脚建筑师,本职工作于浙江安吉县海事局。2005年开始乡村建筑实践,他个人出资自行设计并建造了五幢实践性住宅,所采用的策略和自行研发的技术得到了建筑界的普遍认可,作品获SEE·TNC生态奖。2009年参与了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其理念在川渝地区得到推广,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建筑梦想。


文章全文刊登于《建筑技艺》2014年1期“平凡的建筑”专栏。

加群二维码
发表于 2014-5-13 2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也能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期待!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4 0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在现实中得到任老师的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4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这些有理想付诸于实践的先行者,我想以后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4 14: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啊,这种房子住上好舒服的,什么时候让我也能拥有这样的房子啊,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0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0 11: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卫中,安吉赤脚建筑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 1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建这样的房子可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1 20: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真想住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5 16: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内心深处敬佩有这样环保梦想的实践者,愿此种理念不断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环保酵素救地球 ( 鲁ICP备19040000号-1 )

GMT+8, 2025-4-1 14:18 , Processed in 0.151106 second(s), 21 queries .

环保酵素救地球-爱酵素、爱生活

© 2001-2015 hbjsjd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